近日,财政部会同行业部委联合启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文化、体育等适宜采用PPP模式的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申报。与前两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不同,此次申报工作是由财政部会同行业部委联合启动的,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都将参与到此次申报评审工作中。PPP模式如何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如何抓住机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安徽出版集团原董事长王亚非表示,当下文化产业的项目,很多都处于小钱难办大事,有钱不会办事的状况。PPP模式是企业与政府共同用力,帮助文化产业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双赢。他建议文化企业要抓住机会,办好原先想办而难办的事。
探索PPP模式解决融资困境的路径
2015年9月,财政部发布通知,确定北京市兴延高速公路项目等206个项目作为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总投资金额6589亿元。其中涉及文化、体育和旅游的项目共计16个,占本批项目的7.77%。文化类项目涉及河北 、吉林等8个省市,其中河南省项目数量最多,为5个;云南省紧随其后,共有4个项目入选。
洛阳市古城保护与治理项目获得了来自PPP的85亿元投资十分抢眼。该项目是2014年12月,经河南省专家初审,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金元古城保护项目)入选PPP模式开发建设项目。该项目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总投资额达到85亿元,也堪称是洛阳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文化示范区。以PPP模式探索文化企业融资困境不失为一条新路,特别是在“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上是又一次全新尝试。
如此看来,PPP模式的直接好处是缓解了财政的当期投资难题,满足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新动力 。在王亚非看来,PPP试范项目是当今经济文化发展较为实际的模式,集资金、技术、管理为一体,集投资、监控、运作为一平台,促进合力办大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在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项目中,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比如福建省泉州市文化中心采取PPP投入模式,将公益性文化设施与经营性文化设施配套,用经营性收入反哺公益性投入,给民营资本稳定长期的盈利预期投入文化建设;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建设通过PPP模式,探索了一条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有机统一的路径。
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中涉及文化体育和旅游的项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制图
帮助文化产业利用社会资源双赢
如果用几句话总结文化产业的项目的融资困境和发展瓶颈,“很多都处于小钱难办大事,有钱不会办事;办事不会运作,投入担心风险。”王亚非这样形容,而PPP工程是企业与政府共同用力,相互信任支持,也正是帮助文化产业利用社会资源,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来实现既公益又商业的目的。
王亚非指出,国家出台任何政策,都有积极的作用,能看到这种推动内力,就能抓住机会,办好原先想办而难办的事。
法律政策和政府作用不能缺失
针对当前一些PPP存在的融资难和资金错配等问题,财政部要求,各地要与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积极做好项目对接,推动中央和地方联动,优化PPP项目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要坚决杜绝各种非理性担保或承诺、过高补贴或定价,避免通过固定回报承诺、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
特别是对于涉及多部门职能的政策,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理清各自的职能范围,协调推广PPP。而政府部门参与PPP时必须转变心态,提高契约意识,秉承“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理念,履行合同约定,保障PPP项目的顺利推进。
“PPP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改革的牵引性非常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PP属于公共治理的范畴,但在这里公共治理采取了一种非行政运作方式,引进了市场和社会的因素。PPP可以使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多样化,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