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以法治之盾筑牢超大型城市消防安全防线——解读2025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北京市消防条例》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量:7

2025年5月1日起,新修订《北京市消防条例》将开始执行。作为全国商业消防与安全协会的副会长,我全程参与了该条例的研究工作,并见证了它从草拟到征询公众意见,再到最终实施的整个过程。这次修订工作以“全链条治理、全领域覆盖、全要素监管”为指导思想,直接针对了电动自行车火灾、高层建筑管理、行业协同监管等超大型城市消防治理的难点,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北京方案”。  

1745569615353873.png

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从“末端治理”到“全链条防控”  

1745569359976220.png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消防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根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数据,2024年北京电动自行车火灾中,电池故障导致的火灾占到了总数的66%。此外,北京市政府指出,80%的火灾发生在违规充电或停放的区域,这凸显了违规行为对火灾发生率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三项严格的禁令:  

禁止停放:明确指出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关键区域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进行充电操作;  

禁止进梯: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  

禁止违规:对于未能履行管理职责的单位或物业管理方,将依法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  

创新点:  

1.为了应对城市安全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预警平台和社区联动机制,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防控效能,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消防安全防护网。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动自行车停放,预警平台迅速响应火灾隐患,社区联动机制强化居民与物业协同,提升火灾防控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此外,条例强调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整治,提升基层消防能力,严格监管渔业船舶、民航安全,深化燃气、矿山、危化品等领域专项整治,保障“生命通道”畅通。通过科学高效的火灾处置,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夯实防灭火基层基础,全面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源头管控,确保各项禁令落实到位。智能监控系统将覆盖更多社区,实时预警平台与消防部门联动,提升响应速度。社区联动机制将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增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力求最大程度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率,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2.“智慧监管”:针对高层建筑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提出了安装电梯智能识别系统的创新方案。该系统具备自动识别功能,能有效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进而预防违规停放或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  

3.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还彰显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安全监管工作开辟了新思路。  

4.“责任倒查”:针对快递和外卖行业,条例要求相关平台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若骑手出现违规行为,平台将立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取消其配送资格,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相应处罚。  

5.该措施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保障了快递和外卖配送环节的安全,同时增强了骑手的安全意识。  

6.“疏堵结合”:为了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条例提出了在新建住宅区按照1:1.5的比例配置充电接口的创新方案。对于老旧小区,鼓励通过“平改立”的方式增设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又避免了乱停乱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7.这一策略既满足了居民的充电需求,又维护了社区环境的整洁有序,体现了城市规划与居民需求的和谐统一。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预警发布、应急指挥、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灾后恢复等,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更加安心。未来,将持续优化监管机制,推广科技应用,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落地生根,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同时,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至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  

二、消防责任体系重构: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  

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重构消防责任体系,明确“四方责任”:  

政府监管: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消防监管部门实施,行业部门按“三管三必须”原则履责;  

单位主体方面,单位主要负责人需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消防控制室需实行双人持证、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  

个人义务:个人需履行用火用电安全义务,鼓励户内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消防产品;  

社会协同:消防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物业服务企业需开展日常巡查并制止违规行为。  

突破性条款:  

“非现场监管”机制下,消防监管部门能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远程监控设备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效减少了对现场的频繁检查需求。  

“信用惩戒”:对于那些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将被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且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联合惩戒措施;  

“容错机制”:对于因技术或制度创新无意违规的行为,经专业评估非主观故意后,相关单位或个人可免罚。  

三、高风险场所管理:从“经验治理”到“精准防控”  

1745569512609150.jpg

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条例提出“一场景一方案”:  

高层建筑:每季度开展消防水泵、消火栓带水运行测试,消防电梯须具备断电迫降功能;  

大型商业综合体:每月单项检查消防设施,半年一次多部门联动演练。  

医疗机构:为行动不便患者配疏散辅助设备,重点部位24小时监控。  

特色制度:  

“两个逃生通道”:村民经营性自建房需设置不少于两部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确保“生命通道”绝对畅通;  

“施工动火管控”:人员密集场所营业期间禁止动火作业,确需施工的需制定专项预案并报消防监管部门备案;  

“智慧消防”:将消防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利用AI算法实现火灾风险动态预警。  

四、贯彻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在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必须着力应对三大核心挑战:  

这三大挑战具体涵盖:执法力量的相对薄弱、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以及公众安全意识的全面提升。  

1.针对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建议推行‘消防+城管+公安’联合执法,跨部门合作整合资源,高效提升执法效能。并引入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条例执行。  

2.此外,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更新装备,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需求。  

3.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的难题,建议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资本”模式,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项目。特别是加快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满足充电需求,预防火灾事故。  

4.改造中应听取居民意见,确保方案科学实用,加强监督,保证质量和安全。  

5.在提升公众安全意识方面: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是预防火灾的关键所在。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观念和应急能力,消防安全应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通过模拟火灾逃生演练、与专业消防部门合作以及应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开展“消防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居民的积极参与显著增强了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在提升公众意识方面,除了教育和社区活动,还应借助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贯彻实施过程中实施建议  

1.政府层面  

制定《条例》实施细则,详细规定资金分配、服务采购标准、企业准入等关键环节。  

建立“消防安全重点企业名录”,对合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府采购优先权等政策支持。  

2.企业层面  

成立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产业联盟,推进充电设施标准化,遏制无序竞争。  

开发“消防安全服务包”,整合设施维保、培训演练、保险理赔等一站式服务。  

3.社会层面  

鼓励居民利用“消防安全随手拍”小程序举报违规,政府将给予奖励。  

推动高校与消防企业合作,共建“智慧消防”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协同,北京可实现消防安全从“政府包办”向“多元共治”转型,既保障条例落地见效,又释放万亿级消防产业市场潜力。  

此次修订标志着北京消防治理从“经验型”向“法治化”转型,从“部门单打独斗”向“社会协同共治”升级。作为全国消防行业从业者,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推动消防技术与制度创新,为超大型城市消防安全贡献力量。  

六、相关企业机构应抓住的商业机遇与行业趋势分析  

(一)有哪些商业机会?  

1.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产业  

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针对老旧小区的“平改立”改造以及新建住宅区1:1.5的充电接口配置需求,推动了充电桩安装及智能充电柜运营市场的蓬勃发展。  

智慧消防技术:电梯智能识别系统、物联网监测设备、AI火灾预警算法等科技企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期。  

保险服务创新: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高发的场景,开发了定制化的火灾责任险和财产险产品。  

2.高风险场所消防服务  

消防设施维保:高层建筑季度带水测试、大型商业综合体月度检查等硬性需求,促使消防设施维保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应急演练与培训:条例要求多部门联动演练、重点场所24小时监控,催生了消防演练策划、消防安全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3.社会单位消防合规服务  

消防安全评估:单位需落实全员消防安全责任制,这一要求带动了第三方消防安全评估及隐患排查服务需求的增长。  

消防产品供应链:火灾报警器、灭火器、呼吸面罩等消防产品进入家庭,带动了零售与安装服务市场的发展。  

(二)资金在哪?谁来埋单?  

1.资金来源多元化  

财政专项拨款纳入预算,重点扶持老旧小区充电改造和智慧消防建设。  

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充电桩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支持。  

保险费率调节:对消防设施完备、风险管控良好的单位降低保险费率,反向激励企业加大消防投入。  

2.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消防+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整合部门资源,运用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技术降成本。  

“非现场监管”平台归集数据,AI算法预警风险,减少现场检查,提升监管效率。  

公众宣传与教育:消防安全入中小学课程,创建“消防安全示范社区”,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机构实施。  

3.政策配套与激励机制  

“容错机制”落地:对因技术革新导致的非主观故意违规,经评估后免予处罚,鼓励企业创新。  

“信用惩戒”联动:将消防违法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一警六员”培训计划:政府补贴推进重点单位员工消防技能培训,提升社会整体应急能力。  

《北京市消防条例》的修订实施,不仅是法规的迭代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合唱”,从“传统管理”转向“数字治理”。未来,北京将以法治为基石、以科技为引擎、以共治为路径,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板,让法治之盾守护万家灯火,让平安之基托起城市未来。  

附件1:北京市示范案例  

一、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创新案例:怀柔区  

1.“居安思危、以症施策、高效协同”应急模式  

•创新点:聚焦事故防范与全链条监管,构建“1+6+N”工作模式,对行业管理单位实行“红、黄、绿”三色标识管理。  

•成效:通过动态监管与分级管控,推动企业自查自纠,强化基层应急响应能力,实现2023—2024年度防火期“零火灾”目标。  

2.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监管体系  

•创新点:针对新能源领域设施设备风险,组织专家开展“起底式”指导服务,对全区334个涉危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验收。  

•成效: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废弃环节风险防控,实现线上筛查与线下精准执法联动,提升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森林防灭火“半小时灭火圈”  

•创新点:依托森林防灭火“五本”台账,细化基层单位目标责任,配合区森林消防大队靠前驻防10个基层乡镇。  

•成效:实现除深山远山外,全区范围内半小时到达事故地点开展扑救,构建快速响应的森林火灾处置机制。  

4.韧性城市一期项目  

•创新点:作为北京市首个试点,对燃气、消防、水网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100%自动短信报警、电话通知和闭环处置。  

•成效:通过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精准防控风险,提升城市整体抗灾能力。  

二、充电设施升级:北京通州区玉桥东里南社区创新推出政企共建充电车棚,居民享受充电费用直降30%的市场优惠,惠民力度空前。  

三、智慧消防突破:平谷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商务局在重点商超实现智慧消防全域覆盖,火情报警响应时效压缩至60秒,实现突破性安全效能提升。  

四、民生工程创新:海淀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采用"平改立"模式打造电动车集中停放区,政府提供50%专项建设资金补贴,配套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五、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丰台区丰科万达广场为试点,创新“十户联防”体系,将商户划分为联防区域,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成效:通过广场智能消防设施系统、智慧消防培训系统等创新举措,实现初期火灾3分钟内扑灭,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看这里,重点条款一览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个人最高罚1000元,单位最高罚1万;  

消防值班要双人持证:24小时全天候值班,单人值班得远程操作;  

村民自建房逃生通道:至少得有两个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  

智慧消防建设:要和智慧城市一起规划,2026年远程检查要占60%以上。  

附件2:  

多家保险公司提供与安全消防相关的业务,涵盖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以下为具体说明:  

一、提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  

1.中国平安保险  

国内知名保险巨头,拥有丰富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经验,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覆盖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凭借先进的风险评估体系,为各类场所提供全面保障。  

2.太平洋保险  

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在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领域表现突出,提供多样化保险方案,注重服务质量与理赔效率。  

火灾事故发生后能迅速介入,协助企业处理理赔事宜。  

3.中国人寿保险  

•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客户群体,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不仅提供经济保障,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专业咨询。  

4.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  

•国内大型保险集团,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领域经验丰富,专业理赔团队能快速响应火灾事故,为受影响公众提供及时赔偿。  

5.大地保险  

•在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领域具有一定市场份额,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保险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火灾风险。  

二、提供消防产品责任险的保险公司  

1.太平洋保险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  

三、提供企业财产保险(可覆盖消防相关风险)的保险公司  

•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及PICC等,均提供企业财产保险,覆盖火灾、爆炸等风险,并能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定制专属保险方案。  

四、保险与消防的协同机制  

1.防灾防损服务  

•保险公司运用风险管理经验,为企业提供防灾咨询、安全检查等服务,督促企业消除隐患。  

2.资金支持  

•通过保险费提取防灾基金,用于资助消防设施的增设及灾害研究,旨在有效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3.理赔合作  

•火灾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与消防部门合作调查取证,消防部门负责火灾原因认定,保险公司依据结论进行理赔。  

五、企业选择建议  

按需选择:企业应基于自身需求,挑选提供火灾公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或企业财产保险的合适保险公司。  

综合考量因素:包括公司信誉、服务质量、理赔速度、防灾防损能力等。  

咨询专业机构:如对保险条款或服务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或保险经纪人。  

作者:黄永刚(全国商业消防与安全协会副会长、北京中企规划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