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别只盯着低空经济!2025地方经济突围战的六大“暗战”赛道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量:12

当众人将目光聚焦于低空经济时,2025年地方经济突围的六大“暗战”赛道正悄然崛起,它们凭借独特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有望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赛道的发展现状、规划要点与实施路径,并结合各地政策和发展案例,为地方经济突围提供专业的规划思路与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赛道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生态  

1745743415120757.jpeg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从理论研究迈向产业应用阶段。全球范围内,OpenAI的ChatGPT引发行业震动,国内也涌现出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一批大模型产品。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布局,集聚了大量研发资源与头部企业。例如,北京海淀区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打造AI大模型应用产业园,吸引众多创新企业入驻。然而,大部分中小城市在大模型应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明显滞后,面临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数据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问题。  

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明确大模型应用的重点领域。制造业发达地区,可聚焦工业大模型研发,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金融服务业集聚地区,可发展金融大模型,提升风险防控与客户服务水平。同时,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算力基础设施,通过自建、合作或租赁等方式,为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提供稳定算力支持。  

以杭州为例,当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合实验室。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对大模型研发和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搭建数据开放平台,提供行业数据资源。此外,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挖掘优秀应用案例,加速大模型技术在电商、物流等领域的落地。其他地区可借鉴杭州经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大模型应用生态发展环境。  

赛道二:量子信息产业集群  

1745743454522517.jpeg

量子信息产业作为前沿科技领域,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潜力。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京沪干线”等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力量,打造“量子大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量子信息产业集群;上海临港建设量子计算产业基地,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但量子信息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技术产业化难度大、产业链协同不足、市场应用场景有限等挑战。  

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选择量子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重点突破。具备量子通信技术基础的地区,可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量子通信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有研究优势的地区,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培育相关企业。同时,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合肥在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成立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设立量子信息产业专项基金,对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等给予补贴;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园区,提供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此外,积极推动量子信息产业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如与金融、通信企业合作开展量子技术应用试点。其他地区可参考合肥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赛道三:脑机接口产业化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在医疗康复、消费电子、军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Neuralink公司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国内也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深圳光明科学城依托科研优势,在脑机接口康复医疗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研发出多款康复设备;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则在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成果。但脑机接口技术目前仍面临技术瓶颈未完全突破、伦理规范不完善、市场认知度较低等问题。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特色,确定脑机接口产业化应用的方向。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脑机接口康复医疗设备,建设临床试验基地;科技和消费电子产业发达的地区,可推动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同时,加强伦理审查和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脑机接口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上海在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化应用过程中,政府联合高校、医院和企业成立脑机接口创新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联合攻关。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建设脑机接口产业园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生产和测试设施。此外,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加速产品上市进程。其他地区可借鉴上海经验,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化应用发展。  

赛道四:合成生物制造

1745743525737211.jpg

  

合成生物制造技术通过对生物体进行设计和改造,实现新产品的高效生产,在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美国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天津滨海新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环保塑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规模较小、公众认知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资源和产业需求,选择合成生物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农业生物制造产品;化工产业发达的地区,可推动传统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替代。同时,加强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完善产业政策,对合成生物制造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  

成都在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时,政府出台专项政策,设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对企业研发、设备购置等给予补贴。建设合成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提供技术研发、中试生产等公共服务;举办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论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人才集聚。此外,加强与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其他地区可参考成都做法,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赛道五:低空智能网联系统  

1745743557363178.jpg

低空智能网联系统是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目前在我国处于试点探索阶段。重庆两江新区建成低空智联网示范基地,实现了无人机的智能调度和安全监管;杭州在西湖景区试点低空5G-A通信网络,为低空旅游、物流配送等业务提供保障。但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面临空域管理政策限制、技术标准不统一、产业协同不足等问题。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制定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规划。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优先建设低空旅游智能网联系统,保障低空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物流需求较大的地区,可发展低空物流智能网联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同时,加强与军方、民航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空域管理改革;参与或主导制定低空智能网联系统技术标准,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广州在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中,政府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空域开放试点。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和应用,对示范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建设低空智能网联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等服务。此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低空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培养。其他地区可借鉴广州经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推动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  

赛道六: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南京江北新区成功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厦门通过建设半导体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然而,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高端人才短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产业基础,明确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发展重点。有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具备材料研发优势的地区,可加强半导体材料研发和生产。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无锡在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时,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与高校合作建立半导体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此外,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其他地区可参考无锡经验,制定产业政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  

2025年地方经济突围的六大“暗战”赛道,为各地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新机遇。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这些赛道的发展潜力,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和解决方案,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