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低空经济产业:翱翔于天际的新经济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量:13

本文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阐述其概念、特征,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应用拓展等发展趋势,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市场体系等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夯实基础设施、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政策法规等建议,展望低空经济产业未来前景。  

低空经济-1.png

在全球科技飞速进步与产业升级不断深化的当下,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它涵盖无人机、通用航空、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高效出行方式需求的提升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低空经济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入探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与建议,对于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空经济产业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  

低空经济是指利用低空空域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通常涉及1000米以下的空域,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这一概念涵盖了广泛的产业领域,包括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空中游览、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其核心在于通过高效、灵活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低空经济具有高度的技术密集性,依赖于先进的航空技术和智能系统;活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地方特色,能够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进行定制化发展;还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能够与其他产业如旅游、农业、物流等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二)发展历程  

低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到逐步实践的过程。早期,由于技术限制和政策不完善,低空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突破、通用航空政策的放宽以及城市空中交通概念的兴起,低空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投入,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低空空域的开放、航空器研发与制造的扶持等。2024年3月27日,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二)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航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产业规模占全球比例近80%,其中美国独占半壁江山。这些国家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例如,亚马逊一直在积极探索无人机配送服务,Uber推出的城市空中交通项目UberElevate旨在通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提供高效、环保的城市出行方式,迪拜的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已经被用于提供独特的低空旅游体验等。  

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和应用将不断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也将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可以保障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实时通信和精准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和智能决策。  

(二)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用航空市场的逐步开放,低空经济产业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除了现有的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新兴领域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有望成为未来城市出行的新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未来,飞行安全、空域规划、市场秩序、飞行规则和标准等相关问题需要有一套明确且完善的制度规范。同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贷款、奖励和补贴等金融支持,以及为企业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式,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起降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健全,通用机场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此外,低空飞行服务站、充换电及公共测试场等相关基础设施也较为缺乏,这限制了低空飞行活动的开展和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二)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  

虽然我国在无人机生产规模及场景应用方面具有发展优势,但在通用机场数量、芯片技术和基础软件等底层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飞行器的飞控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这制约了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市场体系发展滞后  

我国低空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低空经济产品价格优势不明显,以eVTOL等航空器为例,产品造价高,载客量较少,应用初期主要服务对时间敏感、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小范围群体,距离全社会规模化推广普及相对遥远。  

(四)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低空空域管理缺少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各地发展战略规划呈现碎片化状态。同时,由于国家层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由民航局牵头,而省市发展低空经济牵头部门不一,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造成省际协同发展难度较大等问题。  

五、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夯实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起降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大通用机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无人机小型起降平台、中型起降场、大型起降枢纽、eVTOL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平台。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充换电及公共测试场以及全空间无人系统等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增补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强化通用机场、起降场地等平战转换功能。  

(二)强化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环节,如飞控、导航系统依赖进口等问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从制造向智慧服务延伸。  

(三)完善政策法规支撑  

进一步明确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标准、各类空域准入条件与使用规则、通航飞行审批程序、空管服务保障模式等,完善相关保障服务功能。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研发,确保低空经济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发展。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国家层面与省市层面的统筹协调,避免多头管理和资源浪费。完善“一站式”飞行审批机制,简化飞行计划申报渠道和审批流程,提高低空飞行效率。  

(五)强化市场开发力度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拓展市场需求。  

低空经济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虽然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政策法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强化市场开发力度等措施,有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低空经济产业将与更多领域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