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小吃产业概述
小吃产业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基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500万个小吃商户,目前是餐饮业最大的品类赛道。一定意义上,小吃产业撑起了中国餐饮业的半边天,也成为餐饮业发展趋势和消费变革的晴雨表。而小吃店之所以受创业者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小吃店市场大
小吃类,虽小却精,在现在,小吃种类繁多,而每一种都有其闪耀的特点。小吃生意的局限性小,作为专营小吃店,便宜、好吃、方便等,较其他餐饮品类来说具有相对的优势。广泛的小吃品类意味着拥有更为庞大的顾客群体。
2、小吃店投资小
店铺小投入相对少,比起餐饮大点,在面积上面,小吃店在房租、水电煤气、人员工资的开销上相对较少,装修较简单,因此回本快,利润高,无太大投入风险,入门门槛低。
3、不用请专业厨师
小吃店最核心的就是制作小吃技术,夫妻店也是小吃店常态,一个门类的小吃往往容易掌握,不需要厨师经营,店主即可作为厨师,而且由于小吃店食品种类集中,需要的人物力较少。小吃产业进入门槛低、店铺面积小、中小商户多、所需的资金少,是餐饮创业的热门选择,快餐简餐、面条、米粉、炸鸡炸串、麻辣烫、卤味鸭脖、包子等品类是餐饮人创业的首选。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小吃行业潜力大,但商户数量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因为入行门槛低也就意味中在同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产品上的创新,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
二、小吃产业转型升级举措探究
1、强化政策扶持,打通农民增收“堵点”
成立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促进小吃产业良性发展的鼓励政策文件,通过给予资金信贷、支持群众创业、税收优惠减免等政策扶持,促进小吃产业良性、快速发展。农村改革做深,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外出经营小吃从业人员造成的“农房闲置、土地抛荒、林地失管”现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实现企、村、民三方共赢。针对农房、宅基地闲置问题,引导村集体或村民将闲置农房、宅基地以入股、租赁等方式,由专业合作社、企业或村民自行开发建设运营,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针对耕地抛荒问题,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以入股或租赁的形式将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明确股权比例、权能和收益分红办法,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林地失管问题,探索发行“林票”,鼓励乡镇和村集体、村民等与国有林场合作,推广混合所有制林业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持续创新推出“福林贷”“福田贷”“快农贷”“振兴贷”等绿色信贷产品,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
2、推动转型升级,破解产业发展“难点”
编制小吃核心物料种养清单,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产业发展,围绕小吃配料打造食材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可溯源的原料,让小吃业带动农业同步发展。做强精深加工。建立小吃产业园和食材交易与配送中心,用机械化生产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用现代化物流实现中央厨房到单个门店的配送。加强品牌建设。注册小吃相关商标并实行商标授权许可使用,充分发挥小吃商标品牌价值。通过组织开展小吃文化展示展销、小吃制作工艺比赛等系列活动,多渠道提升小吃品牌影响力。创新运营模式。成立小吃集团,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公司运作模式,编制《小吃集团餐饮连锁经营管理手册》,推进小吃产业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经营。
3、推进“小吃+旅游”,打造乡村建设“亮点”
把特色小吃作为乡村宣传的新名片,用特色小吃吸引游客,进而带动基础设施改造、景观区建设并形成良性互动。将小吃制作融入小吃节、美食月等特色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深入挖掘和宣传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故事,编制小吃故事集、文化丛书,打造主题文化公园、博物馆等文化业态,提升小吃文化内涵,激发乡村建设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