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倒逼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6-08-17 浏览量:724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正进入调整期。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拟用碳配额交易替代补贴政策。随后,工信部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重新划定新能源汽车范围,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强化产品安全监控。
  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扶持等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50%;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34万辆,同比增长33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采用的是以补贴为主的扶持政策,虽然此类政策吸引了许多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项目,但也引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粗放式增长,不少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缺乏真正的研发实力,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政策漏洞,骗取国家补贴的现象。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今后大规模财税补贴难以为继。
  此次《办法》出台标志着,现行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开始调整。国家发改委希望新能源汽车的碳配额交易政策,能替代财税扶持政策,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机制,解决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问题。
  所谓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是指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燃油汽车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可通过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生成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其中,盈余部分可在碳排放权市场(下称“碳市场”)卖出,不足的配额可在碳市场购买。
  据媒体报道,《办法》借鉴的是美国加州实施的一项强制规定,即在加州销量超过一定数量汽车的企业,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必须达到 ZEV法案(ZeroEmissionVehicle,简称ZEV)的规定。
  美国加州通过逐年增加汽车厂商销售汽车中“零排放”汽车所占比例,来保证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从ZEV实施效果来看,除了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有效之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还起到鼓励技术创新、引导技术发展方向等作用。
  此次《办法》提出,用碳配额交易替代补贴政策,促使政府从给新能源汽车企业发放财政补贴的角色,转变为对碳配额交易实施监管的角色,有助于防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骗补行为,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取消补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即可以用传统汽车的盈利来补贴新能源汽车,以及用新能源落后企业的盈利来补贴先进企业,以倒逼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升级。
  可以看出,《办法》是希望尽快建立市场化的碳配额交易机制,来接替现有的政府补贴方式,以此防止骗补现象的发生,同时促进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企业的自主性。
  相比《办法》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规定》则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政府对企业准入和产品安全监控的责任,以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粗放式增长,提升产业的集中度。
  《规定》将新能源汽车范围调整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企业准入方面,《规定》取消了企业应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的要求,调整为应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并在设计、仿真、试验验证等方面相应增加或提高了要求。
  此外,《规定》还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监控,增加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和安全状态进行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的要求。
  不难发现,《规定》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监管,这将促使企业提高技术,倒逼企业围绕产品品质展开竞争,加速落后企业的淘汰出局。
  总的来看,《办法》和《规定》试图调整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前者通过引入新能源汽车的碳配额交易制度,后者通过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门槛,两者从供给侧发力,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促使我国从新能源汽车大国迈向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