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6年中国新城新区报告》,3500园区的冰与火
发布时间:2016-08-03 浏览量:795
近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重磅发布了《2016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并指出截至2016年5月,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县以下的各类产业园上万计。国家级新区已成为所在区域的“增长极”,同时也面临着人口空城等诸多问题。这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新区的重要报告。
1、火:2015年各类新区密集获批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报告主编冯奎介绍,广义上的新城新区是指为了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需要,经由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成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
《2016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对广义的新城新区进行了考察,包括国家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自贸区、大学科技园,以及产业新城、高铁新城、智慧新城、生态低碳新城、科教新城、行政新城、临港新城、空港新城等。正在兴起的海绵城市和“特色小镇”也被纳入新城新区的研究范畴内。
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总共超过3500个。其中国家级新区17个;各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约500个;各类省级产业园区1600多个;较大规模的是市产业园区1000个。县以下的各类产业园上万计。
2、火:国家级新区多为“增长极
2015年是几类新城新区获批最为密集的阶段。自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获批以来,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等5个国家级新区相继面世。201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复16个,也是近年来批复最多的一年,总数达到2015年的145个。
国家级新区为何近年密集获批?报告指出,重要原因是国家级新区已成为所在区域的“增长极”。据2014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国家级新区有7个人均GDP超过所在省/市的1.5倍,有4个人均G D P超过所在省/市的2倍。
报告指出,新城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首次统一明确了17个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共54项,其中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分量最重,各有5项内容;其他15个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一般为3项。
3、冰:有新区人口集聚能力尚未形成
为考察新区对所在区域人口的吸引力,报告测算了2014年部分国家级新区常住人口区位熵。发现湖南湘江新区数值最高,吸引力最强,其次为陕西西咸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
甘肃兰州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常住人口区位熵较低,吸引力较弱。这些新区都离老城区和市中心较远,加之设立时间晚,导致新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商服不够完善,和老城区差距较大,人口集聚能力尚未形成。
报告还考察了国家级新区在全国范围内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2014年外来人口比重超过40%的新区依次是天津滨海和上海浦东。可见外来人口比重明显与新区及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4、冰:有空港新城规划面积偏大
报告指出,尽管新城新区取得不少成就,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例如规划过度超前,在已提出建议的空港新城中,有大量的机场客运量远远不足1000万人次。机场尚不具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实力,便实施项目,进行建设招商,导致机场周边产业发展杂乱无序、土地利用低效、基础设施配套缺乏等问题出现。
我国现有的空港新城规划面积普遍偏大,大多超过100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远远超出国际成功的空港城发展范围。报告指出,规划面积偏大很容易造成空港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浪费、建设无序的问题发生。
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也是一个问题。报告指出,昆明呈贡新区在实际运作开发中存在明显的“强政府、弱市场”现象,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占总用地的52.33%,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市政设施等非营利的公共项目;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的土地进站47.67%,其中住宅项目占出让用地的74.63%,商业服务业设施占15.53%,工业项目占5.24%,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产业投资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机制尚未在新区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