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受国务院委托完成的《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总产值要突破10万亿。养老服务业需求巨大,而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需求不同,因此除了不断完善已有的养老模式,还可以创新一些新的养老模式。
“互助式养老”就是一种颇具前景的新模式:老人或他们的子女们让老人们共同出资租房,合伙雇护工、雇厨师、雇司机……平素互帮互助,身体硬朗的照顾身体弱的,较年轻的照顾较老的。大家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外出旅游,既有生活上的帮助,也有精神上的交流,其乐也融融!养老服务虽然一直以来都是难题,但不难发现也催生了不少商机,多想些点子,适应不同老年人的需求,细分养老服务市场,“百花齐放”也是更好。
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凸显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近年来计划生育的实施,让城市大多数家庭越来越呈现“421”结构,越来越多家庭出现空巢老人现象,不少老人面临养老与医疗的双重需求。医院不能养老,家庭医生难进家,养老机构没医生,目前大部分需求通过医院专门设立的养老中心解决,但目前我国养老医院发展还远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各省纷纷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养老医院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2013中国养老床位数500多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25张,按照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即养老床位总数约663万张。而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3亿,要达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通常为40至50张,至少需要972万张床位,中国养老床位还空缺接近一半。预计将新增530多万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的老年人,场规模将达到8000多亿元,而通过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医院市场规模就将达到6660亿元,养老医院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平均高于整个养老产业1.5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催生万亿市场
中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尚不成熟。与此同时,当下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课题,迅速老龄化的现实使得“老有所养”面临巨大挑战。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到2050年,在不考虑全面开放二胎情况下,中国将继日本、德国之后成为第三大老龄化国家,36.5%的中国人将在60岁以上。目前,我国大于60岁的老人数量已达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76%。
养老的压力也预示着中国养老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享受改革开放、房地产黄金十年两轮财富红利的高净值人群一代正在老去。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政府也明确提出要把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万亿元提升到8万亿元,即每年增长20%以上。
此外,由于延迟退休、医改深化、消费升级、全面二孩等因素,大健康产业的融合整合也正加速,随之而来的市场将大得超乎想象。政策利好、需求升级,市场前景喜人,来自房企、医疗、险资、信托、电信运营商等各路资本都虎视眈眈,且频频布局。可以预见,医疗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健康保险、创新药,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拔得头筹。
“互联网+”推进中国“智慧养老”
一般而言,智慧养老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维护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比如传感器、移动通讯、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年人、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甚至政府相关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不再被忽略的市场,里面孕育着诸多商机,同时,这更是关乎民生的话题,有诸多建设的示范意义。
养老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中国(海南)健康养老暨投融资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养老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了传统养老产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形成的全新商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说,当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
智慧医疗凸显医养结合产业链商机
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序推进,医养融合是一大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整个医养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通过一部分核心资源自建,有一些资源通过合作解决,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管理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以及数据后台的统一。”医改专家也表示,互联网+将成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互联网+医疗养老,其重中之重是要解决专业化信息服务问题。电信运营商深耕智慧城市已久,必然、也必须将在打造智慧医疗方面大显身手。智慧医疗即是I.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利用物联网新技术的导入,智慧医疗将改变目前医疗服务的现状、医院内外以及医患关系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医疗服务将会更加弹性与开放,医疗服务品质将持续提升。
目前,有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抢先布局医疗云端平台。例如,三开科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服务通过对养老机构提供信息化运营管理服务,实现养老机构数字化、信息化升级。
物联网技术的导入还将加速高精密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大型影像设备将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进一步释放市场。此外,医疗器械人性化、个性化、家庭便携化、操作傻瓜化是发展趋势。今年3月,科技部联合卫计委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同时发布《数字诊断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据统计,医疗器械行业2014年终端规模约2556亿元,未来五年行业符合增速达15%,这也直观的说明了医疗器械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将大显身手。
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对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要做精细化的分析。需求分析越精准,养老服务业的产品就会越有针对性,才会有永久。
“十三五”时期中国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已成为社会热词。专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养老产业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普遍生育二孩政策实施后,依然要加强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前景广阔。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李耀东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养老产业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除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带来的巨量产业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将从根本上重塑年轻社会形成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李耀东说。
据统计,从2015年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比例不断提高必将催生一些新的养老方式和投资机遇。”中国建投集团副总裁刘志红表示,养老产业点多面广、产业链条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个领域。随着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需求和市场环境的成熟完善,将推动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兴起与发展,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针对当前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指出,在普遍生育二孩政策实施后,依然要加强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他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是:创新机制、落实政策、促进公平。
针对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适应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管理欠规范等问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曾琦表示,“十三五”期间应该从破解养老产业发展的障碍和难题入手,着力培育好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行业监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强大的老龄金融支撑。在全球一体化和全球老龄化叠加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分散老龄化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以老龄金融为支撑的现代金融体系。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老年群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在2.12亿老年人中,低龄群体庞大,其中60岁至65岁老年人达7487万人,约占老年群体的三分之一。
“中国养老产业要通过这样的趋势,先粗放后精细,先城市后农村,先刚需后普及,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说,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出现曙光,还将释放出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