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集聚效应不断分化,北京地区发展优势最显著
区块链企业区域分布与互联网行业高度一致,北上广中北京优势最为明显。基于397家区块链企业公开数据统计,根据所在地区区块链企业数量,北京158家、上海94家、广东67家、浙江32家、江苏12家、四川10家、福建5家、湖北4家、辽宁4家、重庆4家、陕西3家、海南2家。其中,基于雄厚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北京区块链企业数量是上海的1.68倍,是广东的2.35倍,企业数量遥遥领先。除此之外,四川、海南、辽宁等地虽区块链企业数量较少,但已有部分优秀企业涌现。其中,四川10家企业中,天使轮7家、A轮2家;辽宁4家企业中,天使轮2家、A轮1家;海南2家企业中,天使轮1家、A轮1家。
图1 我国区块链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it桔子创投数据库
二、巨头公司战略拓展步伐加快,区块链风口势不可挡
巨头企业相继进入是产业风口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国内BATJ、国外谷歌、三星、Facebook全部进行区块链应用探索,期望在下一轮技术变革前抢占制高点。目前,国内企业中腾讯和阿里拓展区块链技术更早更深入,已经取得一定先发优势。国外企业中谷歌、三星涉足区块链更大,在投资、战略等领域已进行布局。总体而言,巨头企业区块链战略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一是业务延续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已有业务之上,是较为稳健的战略推进方式,如阿里、京东、腾讯、Facebook等是此类方式的践行者。二是业务创新型。适度开发新型区块链业务,探索创新领域应用方向,如华为、三星等企业是这类的典型代表。三是业务投资型。以投资驱动新兴领域的战略渗透,并在适时反哺原有业务基础,如谷歌通过大规模入股新兴技术企业贯彻推进区块链战略。四是业务合作型。通过大量的业务合作,与有技术积累或市场渠道的企业达成一致,实现多方共赢的战略发展局面,如阿里、京东在对外合作方面已有建树。
表2 国内外巨头企业区块链战略拓展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三、商业模式加速探索,技术端、业务端和数字金融端盈利逐渐清晰
当前技术类企业、业务类企业和金融类企业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在对应的技术端、业务端和数字金融端已具备一定盈利能力。技术端盈利方面,技术类企业运用技术工具,开发面向个体业务的封闭式技术方案或实现通用应用的开放式技术平台,技术类企业将获得技术开发收益。业务端盈利方面,业务类企业运用区块链通证性特点,在版权、娱乐、物流等领域采用区块链解决方案,对所有上链资产进行区块链管理,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实际业务能力提升、业务多元化盈利能力增强。与此相联系的是,通过数字货币和在线支付等金融手段的运用,不同类型业务将形成数字交易管理收益、数字积分增值收益和供应链金融收益,且盈利能力与资产数字化能力保持一致。一般而言,虚拟资产行业较实体资产行业的区块链盈利能力更强。数字金融端盈利方面,金融类企业对信息的安全性、可追溯性要求,与区块链技术高度契合。通过数字货币、在线支付、数字票据和数字债券等金融手段,对金融企业自身业务,及其他上链多元业务进行数字金融化管理,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供应链金融为例,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收发货物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形成链内企业数字货币贷款的全流程闭环,成为最早落地的区块链与业务、金融联动的盈利模式。
图3 区块链商业模式分析图
数据来源:作者原创
注:作者原创文章,该文章发表于《高技术与产业化》杂志,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