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转型与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九大未来产业正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和前沿的应用场景,塑造着未来经济的全新面貌。这些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是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01元宇宙
行业描述元宇宙作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新世界,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元宇宙领域将孕育出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空间。
产业发展美国对元宇宙的关注点集中在基础设施与功能性平台,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入口及操作系统、后端基建、底层架构等方面,同时在人工智能方向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韩国在“虚拟数字人”领域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主要由偶像工业驱动;日本元宇宙的技术布局主要围绕VR硬件设备及游戏生态展开。当前,中国元宇宙产业处于应用场景拓宽发展的成长阶段,围绕元宇宙的相关专利布局已成为发展趋势,并在元宇宙专利技术转化应用方面初展头角。
地域分布
根据ABIResearch的报告,预计2030年,将有近700座城市拥有元宇宙基础设施;这其中,韩国首尔、阿联酋迪拜和美国圣莫妮卡被评为元宇宙领域的三大领军城市。
02脑机接口
行业描述脑机接口技术能够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交互,为医疗、康复、教育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脑机接口领域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产业链
上游:主要为脑电采集软硬件厂商,包括用于监测和处理大脑信号的芯片、传感器等,因行业处研发投入阶段,类脑器官等科研工具也值得关注,构成了技术创新和突破的核心支撑;中游:主要是脑机接口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包括脑机接口设备制造商、针对特定场景应用的产品、解决方案、脑电采集及实验数据平台,主要为学研界与企业本身;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游戏娱乐、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方面,主要涉及产业界、企业和个人用户。
产业发展
脑机接口系统可以根据脑信号采集的方式,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从产业化角度来看,脑机接口系统的核心技术壁垒很多:非侵入式主要在脑科学的基础研究、AI算法等;侵入式主要在电极、芯片、临床诊疗,产品研发和上市流程相对更为复杂。
03量子信息
行业描述
量子信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随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应用场景的拓展,量子信息领域将成为未来信息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
产业链
量子信息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含基础光电元器件、量子通信核心元器件、量子通信传输干线、量子系统平台、以及应用层五个环节。其中,基础光电元器件和核心设备是支撑起量子通信的技术和硬件基础;量子传输干线是实现远程量子通信及量子网络的传输渠道;量子系统平台主要负责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根据需求做出相关指令,是维护整个系统健康运转的软件基础;应用层则为量子信息产业化的下游,主要为军事国防、政务、金融、互联网云服务、电力等领域的应用。
04人形机器人
行业描述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人形机器人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来实现拟人化的功能,环境适应更通用、任务操作更多元、人机交互更亲和,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软件平台,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系统、执行器、减速器、控制系统、驱动器等,成本占比最高、技术难度大,具备较高的壁垒。产业链中游为人形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产业链下游为场景应用,目前较有潜力的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主要是制造业、航天探索、生活服务业、高校科研等,已应用场景包括物流仓储、汽车自动化、巡逻等领域。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感知和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突破,人形机器人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成本逐渐下降,部署步伐加快,相关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将全面覆盖从制造业到医疗、救援、家庭服务等各个领域。
05生成式人工智能
行业描述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成全新的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文化创意、教育、娱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链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主要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及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供给方、数据分析及标注、创造者生态层、相关算法等;
中游主要针对文字、图像、视频等垂直赛道,提供数据开发及管理工具,包括内容设计、运营增效、数据梳理等服务;下游包括内容终端市场、内容服务及分发平台、各类数字素材以及智能设备,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检测等。
06生物制造
行业描述
生物制造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系统进行物质转化和制造,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高,生物制造将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链
包括DNA测序、基因合成和编辑等上游技术赋能企业以及创新药、精细化学品、生物能源等下游应用企业。当前中国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重要的平台角色功能。
07未来显示
行业描述
未来显示技术将实现更高清晰度、更广色域、更低功耗等特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显示领域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产业链
上游为各种组零件,包括制程设备、核心材料及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及模组生产,包括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下游为终端产品,包括手机、VR/AR、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平板/电脑、激光投影等。未来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领域包括MLED技术、全柔性AMOLED面板、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新型技术的融合创新领域。
高分辨率、广色域、低功耗、轻薄便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此外可弯曲折叠、透明显示等新型形态也是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08未来网络
行业描述
未来网络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高,未来网络领域将引领信息通信行业的创新发展。
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为未来网络建设提供必需基础设施或条件的企业,主要包括芯片厂商、设备提供商、管理和控制服务商,上游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其芯片、设备和管理控制软件涉及到未来网络产业的基础和技术研发环节;
中游主要是未来网络的服务商,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广域网服务商以及各类企业等,其核心角色是整合上游资源,建设高效稳定的网络;下游主要是未来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分布在各行各业。
09新型储能
行业描述
新型储能技术是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随着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储能领域将在能源存储、电力调峰、微电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链
新型储能产业上游为各类原材料及器件,主要有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空气压缩机、换热器、膨胀机等;中游为储能系统的集成,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氢、热储能等;下游为储能系统的应用,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光伏和风电的普及,储能技术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飞轮储能等成为投融资市场的热点。
这些产业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们的发展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