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收藏 | 十五五规划编制方法及技巧——重点来啦!
发布时间:2024-11-08 浏览量:80

9.5十五五.png

编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十五五”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了经济、社会等全部领域,编制技巧和规划要求需要随着政策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各级政府对其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其也普遍关注。本文总结整理的十五五规划编制方法及技巧,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制方法  

1.环境分析法  

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对地方“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详细梳理国家、省、市不同层级的战略方向,评估新时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机遇,深入剖析地方在“十四五”时期的短板,提出支撑“十五五”目标的依据和参考。  

2.案例分析法  

通过互联网技术,筛选分析多方面的案例,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中得出适合地方“十五五”规划的借鉴和启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PESTEL及SWOT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思维,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位、环境、产业基础等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得出相关规划结论。  

4.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创新发展、区域协同等方面文献的研究,分析其中对地方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策略,形成地方特色的发展举措。  

5.实地调查法  

实地走访地方的政府部门、企业园区、民生项目,深入了解地方“十五五”时期的创新发展思路,为规划编制提供实际支持。  

6.量化分析法  

通过对“十四五”期间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十五五”目标的科学预测,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编制技巧  

一、“多规合一”  

总体来看,“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推动与各规划的深度融合,“十五五”规划目标、文稿编写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林地与耕地保护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水资源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无缝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多元融合。  

二、突出核心和主线  

以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主要需求和核心问题为导向,突出规划调研和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为指针,以不断解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为主线。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双碳等主要矛盾和人民群众更高需求,突出优势,聚焦资源和力量,科学编制规划并形成项目、任务等系统支撑。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高端智库与各级政府沟通,共同编制“十五五”规划文本。  

四、前瞻且可操作  

规划编制要形成课题专班,引进高水平规划编制团队和现代化理念。“十五五”规划既要接地气,又要高大上,要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性。要突出政策性、先进性和实操性,杜绝措施空洞、路径不符合实际,目标偏离人民群众的更高需求,或者缺少落地措施等。  

五、体现“四个度”  

突出“十五五”规划的高度、宽度、亮度和精度,通过编制规划,提高本地区决策定位、实践指引、社会发展和产业聚集能力。  

六、文稿“五性”尺度  

增强规划前瞻性、系统性、规范性、层次性和操作性(“五个”标准)。引进专业团队,采取科学、前瞻的规划编制思路、总体模型和分析方法,以高标准、专业性和高质量撰写并形成“十五五”规划纲要的前期课题研究、规划建议,以及“十五五”规划纲要等。要政策匹配、语言规范、层次清晰,有创新开放的理念,规划文本要体现前瞻性、系统性、规范性、层次性和操作性(“五性”标准)。  

七、包容引领  

“十五五”规划编制与实施涉及全体人民和所在地区,规划制定和谋篇要有国际标准、世界眼光,要统筹国家和上级要求,兼顾国际国内形势,立足本地优势,与国际环境、国家、上级和本地区专项规划,与资源环境相衔接,充分发挥“十五五”规划纲要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引领、协调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