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 2024国家与各地方政策、方案、实施意见最全汇总!(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11-04
浏览量:22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俨然是今年的一大热词。中央各部委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旨在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多个省份已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提出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
在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内三大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政策的推动力度更为显著。如:
广东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实现低空产业链自主可控;
上海提出到2027年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实现“100+”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
四川提出到2027年,在通航装备制造、低空飞行运营等领域各培育形成3—5家行业领军企业。
此外,北京也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低空安全、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基金方面,随着各地行动方案陆续发布,低空领域的产业基金也在紧锣密鼓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十余省市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计规模近千亿元。其中苏州今年来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只,总规模超200亿元,是目前国内低空领域最大的产业基金。
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背后,低空经济万亿蓝海正充满巨大的发展想象空间。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
该方案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
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将基本建立,同时,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将初步形成,公共服务装备体系也将基本完善。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将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并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该方案围绕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等五大领域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以期实现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商业应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方向,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行动方案,旨在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低空经济商业化和规模化进程,重点发力的领域主要包括:1. 航空器研发制造:加强民用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 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建设包括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3. 飞行服务保障:提供包括飞行监测、导航、维修等在内的服务,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和高效。
4. 低空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探索低空经济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如低空物流、空中旅游、城市治理等,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推动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6. 应用场景拓展:开发和推广低空经济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
7. 安防反制能力建设:强化低空经济活动的安全管理,提高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
8. 产业生态构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种措施,构建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
其中,各地方部委的大致分管范围如下:
地方发改委、地方经信局主要负责统筹全局,出具规划并协调各发展区域联动;
地方交通委、地方公安局及地方科委管委会等组织负责发展数字化飞行服务及监管平台相关工作;
地方交通委、地方政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提升飞行服务保障能力。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产业定位: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目标: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产业定位: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产业目标: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产业定位: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产业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进展。
产业定位: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产业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使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未来三年,将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到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
《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
产业定位: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渗透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协同联动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产业目标:到2025年,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一批应用示范场景,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集聚化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家左右,其中,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2家。到2027年,低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发挥六安、滁州、马鞍山等市低空制造业配套优势,彰显安庆、宣城等市低空服务业特色,基本形成双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40家左右,其中,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产业定位:聚焦低空产业强链补链,以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低空制造业重点,大力推动产业规模整体壮大。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公共服务为低空飞行运营重点,协调推进社会航空消费服务业发展,实现低空飞行总量逐年稳步提升。
产业目标: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通航基础设施和飞行环境明显改善,以高端智能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成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低空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智能航空器销售方面,向全球生产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推动关联的载人航空器、飞行汽车、货运无人机、消费无人机、传统直升飞机等航空器制造业实现产值规模超1100亿元。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方面,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低空经济跨境飞行、商务定制、短途客运、文旅消费、物流运输、应急医疗、会展服务等关键运营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低空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新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降点,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100亿元。
《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产业定位:到2026年,全市形成以宜兴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梁溪科技城等试点片区为支撑,以传统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集研发制造、商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低空经济协同发展体系,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成为无锡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产业目标: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领域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攻克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整机系统集成、高能量密度电池、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编制国家级、行业级技术标准规范5部以上。构建“2(硕放机场、丁蜀机场)+N(直升机场、起降点)+X(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智能机巢)”起降设施体系。积极申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等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不断扩大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传统通用航空领域服务和运营场景。
《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产业定位: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立足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制造,拓展应用场景,放大产业能级。力争到2026年,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目标:到2026年,充分发挥制造业长板优势,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1~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围绕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建立健全服务无人机、直升机等各类低空飞行器的安全监管服务平台。
《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产业定位: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推进全市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建设,形成产业培育—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引领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产业目标:到2025年,我市产业循环体系初步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低空飞行基础保障体系基本完善,飞行服务更加广泛,实现全市低空经济“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提升”,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其中龙头企业超过10家,“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翻一番,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产业定位:以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综合经济形态,辐射带动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保障、衍生综合服务等领域产业融合发展。深圳依托其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创新生态优越、应用场景丰富、空域改革试点等优势,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新风口,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
产业目标:在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具体目标包括构建低空产业高地,实现“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的完备产业链,推动低空经济场景迅速拓展,覆盖空中通勤、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并力争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场景最丰富的城市。同时,深圳还计划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和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优化低空飞行活动管理服务,提高飞行管理服务效能,从而为低空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