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国内铅酸蓄电池龙头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地区设立海外子公司与电池厂。理士国际于2013年在印度尼西亚落地铅蓄电池生产于销售基地;骆驼股份于2019年在马来西亚落地铅蓄电池生产厂,并计划建设废电池回收厂;天能股份于2022年在越南落地铅蓄电池制造中心。
从东南亚地区铅酸蓄电池出资方来看,中国企业占比约29%,日本企业占比约27%,东南亚本地企业占比约42%,而建设的工厂大多分布在印尼、越南、泰国等地。东南亚地区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以汽车启动电池为主,摩托车电池为辅,仅有PBI和日立化学两家企业从事全系列的铅蓄电池生产销售。2023年铅酸蓄电池出口量有较大提升。从趋势来看,2020年后出口量逐年上升,且疫情后净出口增长速度再次回升。从出口结构来看,起动电池出口占比逐年上升。其中一个原因是两轮电瓶车出口有退税补贴,所以大量动力电池安装后随电瓶车整车一同出口。
锂电池经历2023年一年的大幅降价后,对铅酸蓄电池的替换逐渐被市场讨论,比亚迪年内已将锂换铅实现在了其产出的汽车上。考虑到大量车用电池消费发生在存量车辆的更换电池市场当中,锂电池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替换仍需一段时间。但锂价仍然会在上方对铅价造成压力。
铅锭80%以上的消费都集中在铅酸蓄电池领域。铅酸蓄电池产能近年来仍然是逐年提高,产量上行。结合终端两轮车动力电池以及汽车启动电池市场的消费状况可以发现,更换需求随着车辆保有量稳步上行,而新装需求并未出现较大的增量,终端消费增速不及铅酸蓄电池产量增速,增量电池主要出口至海外或进入了经销商库存。铅酸蓄电池出口方面,2020年后持续上行。由于电瓶车出口享受退税政策,所以大量动力电池伴随两轮电瓶车整车出口至海外,表现出海外对于铅酸蓄电池逐年增长的需求。
展望未来产业结构变化调整,铅酸蓄电池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对铅蓄电池的替换在逐步进行。在废铅酸电池进口限制下,铅元素持续流出中国。原料供应问题叠加锂电池替代趋势,国内电池企业陆续在东南亚等地建立起十余家铅酸蓄电池工厂,促进了国内外铅元素的平衡。如果后续锂电池渗透率以及铅酸蓄电池产业转移进度进一步提升,国内对于铅锭的需求量或将出现结构性下降。从全球视角以更长时间维度来看,随着印度地区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瓶车在印度市场的渗透率或许会逐渐提升,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为铅消费提供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