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双循环新格局:疏通经济血脉的良方妙药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1636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这是在疫情冲击下做好经济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方法,而且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助推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并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正像气血通畅决定人的健康和寿命一样,经济循环通常决定着经济的健康和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打通中国经济存在的“供需梗阻”,从而确保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供需梗阻”,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循环畅通,进而损害中国经济效率,衰竭经济发展动力。要消除这些结构性“供需梗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必要的需求张力,进而确保“六稳”和“六保”等基础目标的实现。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均衡。唯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气血充盈”,激发活力、行稳致远。

提高供给质量,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要求,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改善营商环境,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同时要有力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财产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进而不断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