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疫情新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以“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大战略正在国内逐步形成。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习近平参加政协会议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双循环格局内涵
“双循环”指的是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建立一种机制,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二者形成动态互补机制。当外界环境较好时,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不佳,但内部环境较好时,通过政策调整,避免和减少外循环造成的损失,以内循环带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良好时,发挥两者的协调优势,达到1+1>2的目的;当外界、内部环境都不理想时,两者互补可以减少损失。在全球一体化体系中,内外部经济循环协调互补机制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对于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打通双循环重点任务
(1)打通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
生产: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激发循环动力。我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近年来发达国家也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占据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有望带来制造业的二次升级,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建设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有望实现深度融合。
分配:促就业与增收入,支撑循环基础。对现有分配制度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于带动整体消费需求意义重大,随着收入分化现象加剧,中低收入人群普遍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未来,政策着力点主要在是稳定居民就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推进个税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利好中等收入及以下阶层,有效地带动整体消费需求。
流通:发展“互联网+物流”,提高循环效率。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循环效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成本控制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智能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有效促进供应链的不断优化。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线上消费持续扩容,培养新零售模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5G基站建设的铺开,线上消费将成为零售的新增长点,同时跨境嗲三号那个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
消费:房住不炒+供给升级,引领循环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减少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房地产占家庭总资产过高,使得房价波动时居民财富缩水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也会影响整体消费的平稳性。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与发达市场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消费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是主要趋势。
(2)对内改革—加速经济循环
要素市场化改革。针对人、地、资本、技术、数据五大生产要素,解决要素闲置和有效需求不满问题,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土地要素方面,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劳动力要素方面,加快城乡人口流动;资本要素方面,强化资本服务市场主体的功能;技术要素方面,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奠定基础;数据要素方面,培育数据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在重要战略性领域加快布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双循环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