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子站在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经过多年努力,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调研,大多数新区经济增速领先所在省(市)平均水平。
以下为全文:
6月19日至6月22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赴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浦东新区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华力微电子,两江新区规划馆、互联网产业园招商中心、猪八戒网络科技公司、服务贸易产业园、京东方光电科技、奥特斯科技、果园港,重点了解当前国家级新区建设情况,并在重庆两江新区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家级新区发展总体情况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经过多年努力,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各国家级新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3.4万亿元、2.3万亿元、0.3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4%、4.5%左右,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大多数新区经济增速领先所在省(市)平均水平。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高于甘肃省增速11.9个百分点;贵安新区同比增长20.2%,高于贵州省增速9.5个百分点;广州南沙新区同比增长13.3%,连续两年居广州市第1位;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增速均超过所在省(市)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新区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吸引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
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新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各新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浦东新区新增持牌金融机构52家,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机构3072家,联想、万达、海尔、小米等企业在浦东新区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滨海新区引进了一批航空航天、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大项目,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500亿元;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开工建设;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直管区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0亿元,增长53%;大连金普新区成功签约投资55亿美元的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新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各新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双创”成效显现。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福州新区、湘江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西咸新区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浦东新区获得专利授权12000件左右,完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39项;滨海新区以科技“小巨人”为抓手,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南沙新区新设企业增长近3倍,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增长4倍以上;大连金普新区全年新注册企业4800户,通过“创业服务超市”等举措扶持创业带头人424人。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宜居宜业,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四川天府新区科学规划城区功能布局,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兴隆湖、锦江生态带等一批生态环境项目。陕西西咸新区明确全区2/3面积为农田、生态用地等禁建区,大力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舟山群岛新区累计创建美丽海岛精品社区和特色村127个,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按照新区主导、街镇主力、企业主体的模式推进12个特色小镇建设。
“放管服”有序推进,新区改革迈出新步伐。各新区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滨海新区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划转了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运行情况良好。兰州新区推动组建大综合执法局,集中执行1791项行政处罚权。贵安新区行政审批事项从700多项精简到149项。南沙新区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福州新区行政许可事项减少73%。大连金普新区制定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各新区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滨海新区、两江新区、湘江新区、江北新区经济增速都超过了10%;大部分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其中,南沙新区增速超过了50%,长春新区、兰州新区增速在30%左右;不少新区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江北新区、滇中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预计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舟山群岛新区、两江新区、南沙新区、湘江新区、江北新区等的经济增速都将超过10%,兰州新区经济增速将超过20%,贵安新区经济增速将超过30%。
二、上海浦东、重庆两江新区发展情况
上海浦东新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6年来,在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指引下,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重庆两江新区是全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6年来,两江新区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开发建设初见成效,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5%,高出全市近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这两个新区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不少亮点,也积累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
(一)上海浦东新区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浦东新区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的多重挑战,坚持深化改革,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努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坚持创新转型,促进重点产业高端高新高效发展,努力提升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所处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善方便可及、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2015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7898亿元,占全市的31.6%。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转型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浦东新区聚焦自贸试验区改革和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869亿元,增长8%。1—5月,工业总产值3333.76亿元,同比下降7.4%,主要是因为两大龙头企业均处于产品调整期,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各类成本上涨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上年结转因素拉动增长16.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658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同比增长7.6%;外贸进出口总额6464亿元,同比增长0.2%,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1—4月,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营业收入1058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去年明显提升。
当前浦东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下半年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工业重点行业企业订单逐步恢复,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加快推进,以及迪士尼正式投入运营后拉动消费,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继续保持高于全市约1—2个百分点的水平。
浦东新区经济运行呈现不少亮点: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趋势更加明显。在生产形势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继续加快,一些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定位准确的企业出现逆势增长。
二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投入力度较大、增速较快;民间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34.4%,其中私营经济投资增长28.5%。
三是科创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各类研发创新资源的集聚;进一步完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优化科技金融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四是新产业、新动力、新领域发展活跃。新区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自贸区扩区效应继续显现,新经济增长潜力逐步释放,融资租赁、国际贸易、贸易代理等热点行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金融创新业务增长迅猛。
(二)重庆两江新区发展情况
两江新区积极融入国家内陆开放战略,加快开发开放,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00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0亿元,年均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从693亿元增长到197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06亿元增长到303亿元。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汽车、电子、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培育了以猪八戒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年均增加10平方公里,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效应开始显现。
今年以来,两江新区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73亿元,同比增长11.8%。1—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45.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45.9亿元,同比增长13.9%;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销售额1181.71亿元,同比增长2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43亿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总额979.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
两江新区推进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立足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开发体制。重庆市三次调整优化两江新区体制,出台了《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和《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办法》,下放了283项市级审批权限,增强了两江新区综合竞争优势和区域统筹能力。
二是聚焦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按照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定位要求,建设开放基础平台,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和基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立体化的国际通道;积极探索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新模式,实施通关便利化试点;实施贸易便利化改革,初步形成推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的支撑体制。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以价值链、产业链打造主导产业,汽车、电子、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本地配套率达80%;以金融杠杆助推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发展,2015年产值达84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5%;以改革试点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建设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平台;积极推动创业创新,集中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器,集聚了多家国家产业基地、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坚持产城融合,大力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按照“产业跟着规划走,人口跟着产业走,资源跟着人口走”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生态、民生的融合发展,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国家级新区。
总的来看,浦东新区与两江新区都能够围绕各自功能定位,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开发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较好地发挥了区域经济发展引擎和改革创新试验示范作用。
三、相关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国家级新区要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各新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国家已经批准设立的18个国家级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重点和承担任务各不尽相同。各地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各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主动作为、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探索。目前发展困难较大的新区,应该多一些拼劲和闯劲;具有开发开放相对优势的新区,应该多一些探索和创新;经济基数较低、相对远离中心城区依托的新区,应该多一些实干和积累;新近设立、刚刚起步的新区,应该多一些谋划和定力;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符合条件地区新区设立工作,进一步发挥新区在引领发展、推进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各新区应在实施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措施的同时,抓住国家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机遇,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新区项目建设。按照储备一批、动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周期性滚动管理,利用好专项建设基金等工具,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发展引导基金,不断提升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类项目尽快落地。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协同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共同招商,融资融商一体,精准招商,提高引进项目水平。
三是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各新区要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地扎实推进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减乘除”一起做。传统产业比重高的新区,应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产业体系相对高端的新区应依托人力资本、土地、资本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补齐创新短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有效供给,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级新区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除产业集聚外,还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开展探索实践,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新区整体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要提升城市品质,实行全域一体化规划,合理规划新区用地结构,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统筹力度,高标准建设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让城市居民和访客共享新区发展成果。划定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功能分区控制,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同步提升,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有机相融的发展格局。
五是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新区是改革的试验田,要按照年度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结合落实深化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支持新区围绕重点方向开展体制机制先行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协调有关方面把更多的改革任务放到新区进行试点,如“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行政区划管理等,并不断推动这些试点试验取得成效。各新区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放管服结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六是努力营造支持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新区发展建设主要依靠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同时也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环境,把着力实干创业与加强舆论宣传有机结合。要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报道机制,讲好新区故事、传播新区经验、弘扬新区精神、塑造新区品牌,多角度反映新区发展的历程和成绩,特别是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新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新形象,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新区发展、学习新区经验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