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量:751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并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下简称《行动指南》),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行动指南》提出,通过三年的发展,服务型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对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
 
到2018年,力争完成“5155”示范任务,即培育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其中,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
 
《行动指南》提出了四项行动,具体包括设计服务提升行动、制造效能提升行动、客户价值提升行动和服务模式创新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指出,设计服务提升行动聚焦的是研发设计等环节,属于价值链的前端。设计服务提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前端加大服务要素投入,推动设计与制造、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行动主要包括推动创新设计发展和推广定制化服务两项任务。
 
制造效能提升行动聚焦的是价值链中端的制造环节,主要目的是实现生产制造的提质增效,带动价值链的底端抬升和整体提升。本行动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和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等三项任务。
 
客户价值提升行动聚焦的是营销和售后等价值链后端环节,通过关注客户价值的实现,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价值链,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本行动包括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信息增值服务等三项任务。
 
服务模式创新行动是一项开放式的行动,着力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其核心生产要素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整合金融、人才和技术资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本行动提出有序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和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两项任务,其中最后一项任务不是具体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新服务、新模式竞相涌现。
 
据介绍,《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该负责人表示,发展服务型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经济换挡不失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必须补足短板,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特别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带来的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说。
 
  专家认为,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这将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破解产能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的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
 
  分析人士表示,《行动指南》将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将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