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地方政府招商工作举步维艰。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呢?
政策导向性不强,执行规范性不够
1、财政扶持政策导向性不强。
园区产业扶持政策存在同质化现象,同一城市群、甚至是同一城市不同的园区为了吸引更多税源型企业的入驻,往往在相同的领域出台相似的政策,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也凸显了园区发展方向不清晰的问题。
同时,缺乏与园区自身优势和主导产业有效结合的细分产业政策,对优势产业集聚的带动性不强,直接导致部分园区现有的产业集聚度与其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存在很大差异。
2、政策初衷与实际执行不一致。
在产业扶持过程中,有些项目虽然表面上符合补助政策的条件要求并且成功申请到了政策性补助、但其实与政策期望达成的目标并不相符。
比如人才补贴政策,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虽然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人才补贴,但这些人才实际没有服务于该区域,再加上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以创造税收,在项目审核上放宽审核门槛,公司仍得以成功申请到相关人才补贴。这些情况的存在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平等竞争,更没有真正起到引进人才的作用。
3、部分企业补助审核不规范。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补助依据不充分、证明材料不齐全现象。比如申请扶持资金的公司相关财务数据未经第三方审核,相关授权证书或证明不足等,存在政策漏洞。
招商机制不灵活,考核机制不完善
1、专业化、职业化的园区队伍尚未建立
招商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但另一方面园区缺乏人事的考核任免权,无法按需求组建合适的园区队伍,更有甚者把调配到园区当成流放,严重影响队伍素质。
2、市场化招商渠道未充分利用。
园区项目信息来源渠道普遍不广,园区坐商、等商的现象比较普遍,主动拓展第三方市场化招商渠道招引的项目的数量极为有限,项目渠道狭窄已成为招商工作的瓶颈。
3、协作招商平台缺失。
由于体制问题,园区招商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资源统筹、信息分享、利益共得的协作招商平台,造成部分招商信息资源浪费。同时,招商共享机制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科研创新成果未能与资本、要素资源充分对接,影响了产业化的实现。
4、考核评估体系单一。
现行的目标考核侧重于规模与总量,并不十分注重引进项目落地后的效益。在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下,园区往往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及发展目标,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直接影响了招商引资环境。
招商引资前期规划不够科学,项目后续监督管理缺乏
1、产业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研究不够。
商业地产、新业态项目引进过程中,由于前期对项目的背景、投资实力等调查分析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造成了配套设施落成后效果不佳、使用率低或中途停工等现象。
2、项目后续监督管理缺乏。
招商引资洽谈和合同签订中,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现象,对投资方的约束较少,项目供地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部分项目约定开工时间一再拖延,导致项目用地闲置,或者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影响等推进缓慢。
另外在对项目进行后续管理时也有可能出现各部门沟通不畅、整合不力等问题,导致项目即使谈判成功,却由于政策、规划等不能及时落实而迟迟不能推进。
投资硬环境不够完善,软实力需要提升
1、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许多园区土地准备、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建设大幅滞后于招商进程,导致很多项目特别是欧美外资项目往往更加青睐设施较好的其他地区。
2、要素制约比较明显。
部分园区现有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趋于饱和,进一步发展空间有限。
3、政府服务广度和深度仍需拓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帮助企业破解审批难题、消除落户障碍的作用发挥不够。个别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办事效率不够高,影响了招商进程,削减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4、对重大项目支持有待加强
基于园区发展战略的大平台、大项目、大机构的协同招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本土大企业的新项目落地需加大扶持,项目用地、融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5、对初创型科技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初创型科技企业前期通常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但由于其规模制约,可掌控的资源较少,资金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项目进程缓慢或者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