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分析解读:当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经历“八大”转型
发布时间:2018-02-02 浏览量:577
  当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正在经历一种现代转型。从内容上看,这种转型是从传统家庭养老向现代社会养老的转型;从时间上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随着人口结构、养老资源与养老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一:在养老理念上从“适度普惠型”转为“普惠型”
 
  当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是嵌入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发展的,要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现代转型,建成“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推动:其一,需要进一步扩大养老补贴的范围与加大养老补贴力度;其二,实现公共养老服务的均等化,重点是统筹发展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其三,实现国家养老服务与市场、社会养老服务的分工与合作。
 
  第二:在养老方式上从传统单一转为多样化的社会养老
 
  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的老年群体需求,实现养老方式的现代转型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的门槛,定位政府在养老服务业中的角色,捋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养老资源的功能;其二,加大社会养老理念宣传,转变养老观念,营造社会化的养老氛围;其三,民政、老龄委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完善相关规定,规范社会养老的开展;其四,激发民众的创造性,鼓励老年人选择多样化的社会养老。
 
  第三:在养老内容上从生活照料为主转为身心共养
 
  要实现老年人“身心”共养的养老服务目标,需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其一,坚持“医养结合”发展方向,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服务的门槛和价格;其二,提升社会养老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让每个老年人都可以获得充足的养老服务;其三,从生命周期和人的终身社会化角度全面看待养老服务内容,强调发展需求的满足;其四,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老年教育、智慧养老和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
 
  第四:在服务对象上从“重点”转为“普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服务对象从重点服务困难老年人,逐步扩大到服务所有老年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其一,从理念上,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重点优先、人人共享养老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二,在实践上,要扩大养老服务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扩大养老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养老补贴的范围,降低享受的条件;扩大基本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惠及每位老年人;提高养老金和老年人优待水平;积极开展特殊老年群体专项养老服务工程建设。
 
  第五:在资源主体上从政府统包转为以社会力量为主体
 
  要实现养老资源供给主体从单一的政府统包转向多元化的社会供给,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一,要区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区分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明确政府责任与市场运作的边界,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事业”范畴的公共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承担,“产业”范畴的社会养老服务应由市场、社会组织供给,遵循市场规则,政府做好政策配套和行业监管。其二,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配置养老资源,按照市场规则发展养老产业,严防政府“越位”。其三,政府做好相关配套保障措施,防止政府“缺位”。“社会办福利机构应当坚持非营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政府做好相关配套补偿、优惠和保障措施,鼓励和肯定其社会公益性质;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也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要创新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如PPP模式。
 
  第六:在供给方式上从政府直接供给转向社会购买
 
  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其一,细化具体执行、监管等现有政策。亟须在《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财社[2014]105号)等国家政策框架内,各部门、各地方结合实际工作,围绕购买流程、过程监管、资金使用效率、资源供给质量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其二,需要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扩大购买范围。要做到“市场能够提供的,尽量交由市场提供”,不断扩大购买范围,让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政府不再充当“运动员”。其三,需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各地实践中陆续出现了养老服务机构成立不规范、竞标不透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理念与养老服务组织的专业价值相冲突、国家对于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定位不清等问题。
 
  第七:在代际责任上从全面承担转为精神慰藉为主
 
  经济基础较好的老年人,对子女需求的重点逐渐从经济供养转向精神慰藉,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重点也应随之改变。从老年人依靠男性或者全部子女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传统的全面伦理养老责任,逐步转向子女养老主要是以精神抚慰为主,当前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适应此转变:其一,在养老观念方面坚持子女平等,让“女儿养老”成为常态;其二,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待遇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经济供养水平;其三,每个社区配备数名专业心理咨询医生,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其四,进一步加强立法,要求子女等亲属更加关注老年人,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子女的一种行为习惯。
 
  第八:在养老文化上从传统的孝文化发展为文明的敬老氛围
 
  在吸取传统孝文化精华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尊老助老的养老精神,营造健康文明的敬老社会氛围,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实现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中华养老文化的代际传递,让赡养老人行为成为社会评价的基本道德标准。其二,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现代养老文化。要突破传统养老文化的家庭范畴,培育全社会关爱老人、尊重长辈的社会心态,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养老社会氛围。其三,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障相关法规。如将重阳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将“不孝子女”列入诚信档案等。
 
  总之,养老服务体系的现代转型是与社会转型同步进行的,但这种转型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政府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只有社会广泛参与、多方联动,才能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养老观念发生转变、养老设施逐步完善、养老机制不断健全与创新,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