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兴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之后,“农业主题公园”的概念有些被遗忘。不过,农业主题公园在平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过程中的探索经验,仍值得借鉴。
田园综合体注重一、二、三产一体化和生活、生态、生产一体化,其与农业主题公园最根本的区别应该是,是否包含了村落?是否关顾农民的利益?
去年9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改善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丰富产品业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摄影基地、特色小镇、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示范基地等,提高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
一、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升级发展形态
农业主题公园的策划规划,以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基底,充分挖掘传统乡土民俗文化与异域风情,融入时下流行的艺术元素,策划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示范性与体验性的主题产品。以农业生产为产业支撑,以农耕文化为底蕴与平台,创新传统主题公园的产品形态与运营模式,为主题公园设计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同时,极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文化的产品层次。
农业主题公园是一个用多学科理论与先进技术武装起来,具有强大生产功能,优美旅游观光外貌,综合效益显著,多元化、复合型的生态经济系统。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做文章,紧紧抓住农业这个主题,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应用景观设计造园的原理和技法,着力塑造“形散神不散”的农业景区,赋予农业更深层次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内涵。
“公园式农业”结合了现代农业、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旅游的特色,结合了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此类农业主题公园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各类主题的公园里,景观独特,“农”味十足,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现代农业生产,欣赏田园风光、纵情青山绿水,还可以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品尝乡村美食。农业主题公园的创意使农业的田园景观园林化,农业的生产场所休闲化,农业产品个性化。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主题区域和休闲娱乐区部分是农业主题公园的主体部分,各主题区域和休闲娱乐区的景观设计要突出生态特点,各园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即每个农业生态园区具有独立的景观特色,独立的配套设施,独立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总体规划下相互协调,相互衬托。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并且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智能温室,打造农业科技展示馆、无土栽培种植馆、热带植物馆、亲子互动体验馆、自然教育馆、生态餐厅等以智能温室为载体的室内项目。以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室外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农业主题公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整个园区内得出景观也采用同样的景观设计手法,将传统归于现代,将都市的喧嚣隐于自然的山水花园中,以流水、跌水、喷泉、草地、密林等优美的园景与周边的绿色大环境相互呼应。展馆、楼宇之间精心设计出的各种景观空间,集休憩、锻炼、娱乐等休闲设施为一体,使居住者在松栎、梅兰、桃李林中尽享园林之美,谱写诗意的生活乐章。此外,对环境品质的设计不仅着眼于创造观光休闲的环境,同时还为花鸟虫鱼提供适宜栖息的场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构成“城市中的绿洲,公园里的家”。例如,在全农业生态园合适的地方点缀牡丹、芍药和木兰科植物,在牡丹、芍药、木兰开花时,形成全农业生态园美丽的景观,营造举办牡丹、芍药节和木兰节的基础。通过分期开发,逐步把主要园区打造成独具风格特点的精品园,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提倡在这类主题公园设计中,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的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综上,农业主题公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公园内将农耕知识融入各主题馆,通过展示农时二十四节气、农事及当地农俗文化,让市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此外,还有特色花卉、精品水果栽培等,以及各种农事体验活动项目,如参与农业劳动、踩水车、赶牛犁地等,使游人在休闲游玩中,感受传统农业文化的魅力。
二、从农业主题公园到田园综合体
相比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产业集群新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而不是粗放式城市化经济逻辑。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在很多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由于缺乏产业链条的延伸,农业往往不能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甚至有些地方的农业赚不到钱。田园综合体的出现,能够让农业获得价值延伸,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能够降低农村产业的风险。还能够形成农村的乡绅阶层。新乡绅阶层具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能力,为农村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田园综合体寄托着城里人的乡土田园梦和乡村人的城市化梦想,一群人想要回归田园,另一群人却想要赚更多钱走向城市。尤其是在很多落后贫困地区搞田园综合体,会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在思想意识上的局限性,一群怀着田园梦的运营者、游客和新居民,如何与另一群怀着城市梦的旧居民、行政管理者进行商务沟通和利益协调?这当中需要很多现实的沟通技巧,也需要一个价值观上的相互妥协和磨合。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模式。
虽然田园综合体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在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时候,还要具体进行小模式的创新,不能照搬模式。借鉴农业主题公园探索过程中的创新点并不断升级迭代,才能让田园综合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三、田园综合体与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同之处在哪里?
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并衍生出了许多开发方式和发展模式、思维,而田园综合体则是顺应新常态发展需求而提出的新型旅游发展及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它们都是基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景观资源等,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促进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但很多人对于这两者的理解有些混淆,甚至单纯的认为田园综合体就是乡村旅游,所以区分它们的概念变得十分必要。
概念角度
田园综合体在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田园社区的概念
田园综合体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中国乡村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及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乡村旅游主要是依靠乡村的农业产业、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而开展的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的发展方式,并没有设计田园社区的建设。
发展方式角度
田园综合体更注重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
田园综合体不是原来的单线思维,需要突破原有惯常用途的和惯常思维,它是跨产业、多功能的综合规划,是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结构的综合运营。最终是形成乡村社会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方法论角度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
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产业角度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
农业要做三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也就是说,即使是开发,那也是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并且更重要的是要附着管理和服务,营造新社区。
发展目的角度
田园综合体是促进城镇化,而乡村旅游则是新农村建设发展
田园综合体是现代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它的目的是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发展;而乡村旅游强调对原有乡村风貌、产业、景观、业态等的保留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式。
田园养生是新时代休闲农业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渠道。这一渠道迎合了当代人注重养生的心理,同时充分利用了乡村田园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途径。而要通过这一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则需要注重项目的品质,将多种元素进行融合,通过对外在的景观、物产、设施等的打造,以及农耕的体验、文化的发掘等做起,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内涵,如此才能达到吸引游客,提升休闲农业项目价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