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将利用人才和科技基础的创新优势,推进“三大科技城”,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的建设。
科学城的建设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是依托知识、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化来实现“产城研”一体化的形式。此次方案提到的“三大科学城”可以说是底蕴强大、自带背景、各有特色,肩负着推动全国科技创新建设的重任。
中关村科学城:聚集国内顶尖高等院校和研究院
我们首先来看看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学城。
效果图
“三大科技城”中,中关村科学城面积最大、“东至原八达岭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北至北五环及小营西路以南,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园路,以及沿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轴线形成的辐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
2011 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五年过去,在中关村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中关村科学城早已成为我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技研发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
三大功能区
中 关村科学城规划布局的“聚焦品牌”特点十分明显。在科学城的中关村大街主干道沿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所属研究所等多个国家重点高校和 研究院所;科学城的知春路沿线的定位是依托航空航天与集成电路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分布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 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三大中央企业;而学院路沿线主要发展信息网络,并着力打造以学院路为核心的“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
通过打造“聚焦品牌”,中关村科学城突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来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建设一批面向市场需求、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研发和总部基地以及高端产业园。
未来科技城:打造央企国企研发总部
整体规划
再来看看未来科技城。未来科技城是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而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位于昌平境内,2009年开始启动建设,一期规划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据 了解,作为央企创新基地,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在京央企的研发机构,一期入驻兵器装备、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国国电、神华集团、中国电信、中 国电子、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国铝业、中粮集团、国家核电、中国商飞、中国建材15家中央企业其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资产的27.7%;加上二期拟入驻的 航天科技、中航工业、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联通、中化集团、国投、中国化工的9个母体央企,大约其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资产的40%。
小编在查阅有关未来科技城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很多五环外的楼盘将“临近未来科技城”当做卖点,可见其影响之大。
怀柔科学城:致力于建设基础科学研究重镇
怀柔区区长常卫把怀柔科技城的定位比拟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致力于打造基础科学研究重镇。“未来也许整个怀柔的平原地区都为科学城进行配套服务,形成一个大科学城的概念。”
根据《“十三五”规划》,怀柔科学城的定位为“重点拓展与中科院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怀柔科教产业园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打造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新地标。”
据了解,怀柔科学城是以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中关村怀柔园、纳米科技产业园为载体,从而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毫无疑问,科学城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怀柔副区长王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也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包括怀柔本身土地开发已经临近上限和前期需要大量配套投入,短期之内科学城并不会有产出等问题。
巨大利好正在释放
打造科技城,解决交通问题尤为重要。中关村科学城自不必说;未来怀柔将通过3条轨道、3条公路打通对外交流,其中,京沈客专建成后,从北三环到怀柔仅需要15分钟。“让全球科学家能从机场出来后迅速通达科学城”怀柔区长常卫如是说;
而未来科技城方面,首座公交场站近日也在北区落成,487路公交率先进驻。居住于附近的员工和居民仅需43分钟,即可纵贯未来科技城的南北两区,并抵达地铁天通苑北站。地铁未来科技城北区站目前也正在建设,预计2019年投入运行。
有机遇就有挑战,挑战不可避免,但建设科学城所带来的巨大利好正在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