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中心”拔地而起,航软创业投资基金、云客咖啡、数联科技、暖蓝科技、职圈科技等十多家相关企业竞相入驻;
国内首个集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贵州双龙东方科幻谷开工建设,让大数据、vr等先进技术走进寻常百姓……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时时传来发展的好消息:大数据前沿技术正在这里聚集,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不断涌来;依托“互联网+”,传统产业正走向升级之路。这些变化,都源于大数据创新的发展导向。
立足区域优势
以大数据创新为导向
作为“三不临”的内陆城市,应该发展什么样的空港经济区?
地理上不临边、不临海、不临江,土地开发成本又高,发展物流和制造业都不具优势。以贵阳要打造“中国数谷”为契机,双龙明确了大数据、“互联网+”与实体产业协调共生的方向。
“大数据是一种基础性工具,用在哪方面,就能在哪方面产生创新突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经济发展贸易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招商选商方面,双龙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着重吸引数据清洗、挖掘和加工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围绕大数据行动计划,双龙将加快建设临空现代服务业综合区大数据中心,并融入“云上贵州”;围绕航空港物流大数据、高端制造大数据、旅游服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大数据等,加快建设航空港大数据资源平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技术创新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孵化平台。
坚持“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方针,打造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20家核心龙头企业、1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
以大数据为手段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位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食品工业园的贵州金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与中科院力学所联合开发蛋白质芯片的项目中,原本打算只卖产品。今年,该企业也搭上了大数据的快车,开始打造“大数据+健康”平台。
金玖生物计划通过健康蛋白质指标的诊断,形成医疗、医药和保健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为政府、专业医疗机构及药物研究厂家提供权威数据,形成疾病预防的分析决策数据。
此外,老牌食品企业老干妈,也有意利用大数据进行转型升级。借助大数据手段,分析市场情况和物流特点,针对性地开发有特色的产品。
老企业焕发新活力,是双龙引导企业以大数据为基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双龙不再引进新的生产制造业,而是通过大数据手段,将现有的食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经济区经济发展贸易局负责人说。
“大数据+”发力
产业发展协调共生
在双龙,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内转和外引的载体。通过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协调共生,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
“大数据+文化旅游”方面,双龙引进大麦畅游公共交通出行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依托多彩贵州城、东方科幻谷、极地海洋世界等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全省的公路、铁路的客运数据以及航空客流数据,有效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季节性主题活动。
“大数据+金融服务”方面,围绕贵州双龙大数据生产中心,建设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采集中心,打造行业纵深应用与数据创新应用。如用大数据分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大数据+创新创业”方面,引进痛客梦工厂和航软创业投资基金等项目,打造双创平台,催生一批具有大数据创新思维的企业、人才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