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成都力争“十三五”末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量:504
  7月26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思路,《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按照《规划》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现状: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基础雄厚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据成都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鲜樱介绍,目前,成都市全市军民融合单位(含企业)超过31家,在部分产业和领域,成都不仅在全国,甚至在全球都具备比较优势,并且具备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据了解,该市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四,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成都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才资源丰富。鲜樱介绍,成都市拥有高校5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拥有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该市还聚集了电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军工科研院所,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支撑。
  目标: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打造国家级示范区
  鲜樱说,成都市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思路,出台了《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1234”总体发展思路,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
  《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也已出炉,全市正在加快落实职责,完善组织架构。包括成都天府新区、新都区、彭州市在内的各区(市)县正在编制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以及特色基地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项目引进。
  “同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招大引强实施方案、项目及园区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措施也已列入2016年工作安排;资金保障方面,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将由市级财政出资5亿元,逐渐放大到20亿元的规模,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协会,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鲜樱介绍道。
  机制:建立军地部门会商制度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
  鲜樱坦言,军民融合涉及工业、科技、军事和教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军工和民用企业管理机制体制不同、体制机制和技术不能很好融合等情况。为此,成都将重点以《规划》为指导,全面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区(市)县的协调合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成都将全力推进军民融合载体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先期启动并完成布局天府新区的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的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彭州市的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产业园和双流区的军民融合航空产业示范园建设方案,以及高新、青羊、金堂的航空产业园建设方案。”鲜樱表示,同时推进六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围绕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形成军民融合特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