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北京七城区疏解方案全出炉!
发布时间:2016-06-20 浏览量:1163
        清退过剩产能、疏解主城区人口,北京市再迈出一大步。在16日召开的疏解非首都功能会议上,东城、西城及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等七个城区纷纷晒出了各自的“瘦身健体”方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强调,北京应从城市功能层面出发,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边界和开发强度,“要以疏来腾退空间,集约资源,为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创造条件”。
 
        簋街、潘家园列入疏解方案
 
        梳理各区的疏解方案不难看出,许多热门地点都成为了本轮疏解的重心,不少清退项目还设置了缓冲期。其中,东城区聚焦故宫周边、永外地区等区域,将南锣鼓巷主街、簋街和东华门小吃街等列入“疏功能、控人口”的六大项目;朝阳区将针对雅宝路和潘家园地区市场集群,集中开展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疏解,潘家园更是列入了朝阳区五年疏解方案,今年将启动前期调研,并腾退1000个摊位;西城区将于年底前清退原动批组成部分的众合与天和白马市场,并腾退辖区内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小市口校区等3所职业学校。
 
        经营区域即将被清退,商家的感触最为直观。潘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文创产业功能区之一,潘家园升级、转型是必然之举。潘家园旧货市场未来将从多方面着手,形成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组合产业链,融入博物馆、展览、拍卖、艺术品典当、艺术品信托以及教育培训等多元化内容。
 
        而胡大、很久以前、江边城外、宝和居等多家簋街商户则表示,没有听到过簋街要疏解的消息,对这一政策并不了解。
 
        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看来,为疏解项目开出半年到五年的期限,是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法规的尊重。“不少待疏解商场都与承租方签订了长期合同,提前解约势必要赔付违约金,这就提高了疏解成本。此外,待疏解商户转移经营地点和内容也需时间,缓冲期政策显得较为人性化。”
 
        各区积极对接城市副中心建设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在本轮疏解工作中扮演的是人口安置、资源承接的重要角色。通州区区长岳鹏透露,按照城市副中心规划人口不超过200万的架构,通州将有效疏解中心城区约40万左右的人口。初步设想是通过政策限制手段,通过带有导向性的住宅政策实现对人口的选择性吸收,即在限制外来人口流入的基础上有效承接中心城转出人口。
 
        据了解,目前通州在建和建成未售的住宅面积为144万平方米,城区范围内剩余规划居住用地面积584公顷。按照人均35平方米标准计算,以上两部分面积共可安置中心城疏解人口近40万人,上述住宅资源将与未来中心城行政、教育、医疗、产业等疏解所带来的人口有机对接,力求实现职住一体。
 
        除去自身发力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多区也积极向城市副中心输送优质资源。东城区已有9家三甲医院与通州辖区内的医院达成合作;西城区计划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主办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朝阳区将全力完成广渠路二期等19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提高东部廊道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密切与通州区交通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副中心各项规划应有充分的前瞻性,要留下足够生态空间、划定生态红线,避免城市摊大饼”,赵弘提出,“还要着重推进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实现通州与周边区域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