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自贸试验区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自贸区正在制定《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经审定后将正式发文执行。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将在京津冀率先复制,并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的政策集成互补。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说,目前《方案》正在制定中。具体而言,将重点实施“1631”工程,即建立“一个机制”,建议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组织天津、北京、河北三省市,建立具体工作协商机制,开展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实施“六个推动”,就是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及贸易方式创新、金融开放创新经验在京津冀区域率先复制推广,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促进“三个一体化”,就是促进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落实 “一批项目”,就是梳理整理出一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前,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曾对记者表示,北京市正在研究服务业扩大开放与京津冀战略的融合。他表示,利用“一带一路”、京津冀、首都新的功能定位这样的契机,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的特点是产业链很长、涉及面也很广,北京可以保留研发、高知识含量的,有些耗能的大数据中心等还有需要资源条件的就疏解到周边。
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市正在积极复制国内自贸试验区经验,整合北京特殊监管区、综保区等,以及设立服务贸易监管示范区。还在研究探讨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天津自贸区政策优势互补,形成集成共享局面的可行性。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点任务之一。据悉,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到北京和河北举办了10场天津自贸试验区宣讲活动,解读相关政策,主动服务两地企业。推出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举措。在京冀地区设立了10个无水港,实施了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整体通关物流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通关时间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口岸通关效率提升75%。
不仅仅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介绍,天津自贸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截至2015年底,175项制度创新举措有123项落地实施,占总量的70%。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90项工作任务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5项已经完成,占任务总量的一半。
据悉,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初,就推出了自主制度创新清单第一批122项任务,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要素集聚与流动等四个方面;去年10月,又推出了第二批制度创新清单,包括政府服务和监管创新、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四个方面53项任务,两批清单合计共包含175项任务举措。截至2015年底,175项制度创新举措有123项落地实施,占总量的70%,其余52项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此外,在商务部向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提交的21项拟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中,天津自贸试验区有9项入选,占总量的43%,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两项创新举措成功入选商务部评选的8个最佳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