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人脑袋里就会出现一个字,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但这并不是供给侧改革的全部。在我看来,真正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减乘除并举。这同国家高新区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扩大有效供给”。
如何避免“改革空转”?
“推进改革不能像盖房子一样,用工程思维考虑问题。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多,应制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地方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告诉记者,“想要让供给更有效,改革就不能空转”。
和杨跃承一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近日曾经谈到了“落地难”的尴尬。他举例称,“近两年,光财政方面发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已经将近40个了,一个月差不多发2个,这么多文件发下去,下面的反映是这个文件还没有消化,新的文件又来了,更谈不上执行和落地了”。
在杨跃承看来,为了避免“改革空转”的情况再出现,必须提高政策的含金量。硅谷的成功,技术移民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家高新区里,如何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呼声非常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除掉相关制度痼疾尤为重要。针对真实的共性需求进行改革,绝不是发发文件就了事的。改革考核的不是出台了多少政策,而是能不能真正的解决现实问题。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的国家高新区,下一步要把技术的有效供给当成重要方向。比如,高端装备、关键材料、核心软件等攻关,都是关乎转型升级、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需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也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保障。”翟立新说。
怎样创造“新供给”?
“人们常说,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但新需求、新供给从何而来?”翟立新认为,在这些方面,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
“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下降。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翟立新认为,占中国GDP百分之十左右的国家高新区,扮演着“创造新供给”的尖兵角色。
“不能一去了之,还要有新东西加上来。从苹果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还能创造出新需求。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地,国家高新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责无旁贷。目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和发达国家70%的差距还很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翟立新说。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研发众包、创业孵化、股权众筹等平台经济,鼓励成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联盟,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全产业链条和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杨跃承说,“国家高新区要在进一步探索中求发展,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继续激活科技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互联网+”到底加什么?
“不能盲目地追求‘互联网+’,但要抓住这个台风口,进行传统产业改造,以及相应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的生成。”杨跃承说,“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展现出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强劲发展势头,是中国借以执第三次工业革命牛耳的抓手与最有力的支撑。”
当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还不充分,大部分还限于消费服务业、生活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方面,诸多我国有着长期优势的传统产业还没有“触网”“上网”。另外,有着巨大需求空间的各类服务业,一旦与互联网结合,更是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空间。
“实施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示范创新工程,鼓励互联网发展优势突出的国家高新区与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的高新区实施结对协同发展。火炬中心未来将进一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高新区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向走在前列。”翟立新说。
“要迎接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制度供给必须跟上。一方面,致力于打破影响创新与产业升级中一些陈旧的既得利益的阻挠;另一方面,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为传统产业托住底,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翟立新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国家高新区会将扩大有效供给的探索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