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杭州高新区(滨江)大步迈向国际化的窗口
发布时间:2015-11-17 浏览量:726
  在杭州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高新区(滨江),未来几年将构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视野国际化—— 在滨江造一个“创业湾区”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着国际范儿的高新区(滨江),同样有着国际视野。在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出具的发展设想报告中,“争取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对‘创业湾’的规划建设,带动高新区(滨江)进一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类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使高新区(滨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之一,成为中国最亮丽夺目的‘硅谷’。”
 
  “湾区”概念一直被创业者以及各级政府追随,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在过去80年间,一直走在“创新创业”的最前沿,科技创业者在旧金山湾(硅谷)催生出许多原创性新型产业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头企业,引领着全球的产业变革。
 
  从地形来看,与六和塔隔岸而望的高新区(滨江),的确有着“湾区”雏形,而更为关键的是,以目前高新区(滨江)的创业生态——大至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小至众多集聚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于“5050计划孵化器”内的“小明星”企业,把这片土地的创业热情一再点燃。
 
中智科博: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高新区(滨江)发改局相关人士表示,以硅谷为核心的旧金山湾区“创新生态循环系统”,对世界范围内富有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个人都是开放的并可自由流动,这无疑为高新区(滨江)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了极富现实意义的借鉴。
 
  高新区(滨江)此前提出,要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并给出了具体目标,“产业能级更高,创新能力更优,体制机制建设更新,城市形态更美,社会民生更好,国际影响更广,经济实力更强。”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此前表示,“当前和今后的时期,就是要发挥好先发优势,遵循好发展规律,服务好创新活动,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这里有杭州乃至浙江最国际范儿的综合高科技园区。
 
  就在此前的11月11日,于高新区(滨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浙江省政府已为该区科技体制改革设定目标,“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创业的新引擎,构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这个目标的提出,更多时候考验的是高新区(滨江)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在这片钱塘江南岸的创新创业热土上,有着杭州最接轨国际的产业布局、集聚最多的海内外人才以及走在最前的政策环境,而离5年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既定目标,也并不遥远。
  
  产业国际化——“本地造”的国际化产业
 
  很多时候,滨江官方微信“滨江发布”在微信上“推荐”滨江时,喜欢用“国际滨”这个形象的词语,寓为“走向国际的滨江”之意。
 
  在这个杭州经济版图上增速最快的地方,集聚于此的产业,早已立足本地,放眼全球。比如,业界大佬阿里巴巴、行业翘楚华三以及朝气蓬勃的海康威视。詹敏表示, “这三家公司都从滨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成长,而且成为现在顶尖的企业。”
 
  而另外一方面,更多在此创业的小微企业,也一直自带“国际化”的光环。地处海创基地的维灵科技,多年前曾经为谷歌研发了一款纤薄如纸的“电子文身”——通过皮肤来识别用户身份,保证个人信息安全——而现在,基于这个技术,他们又在杭州研发了一款“电子皮肤”,推向全球。维灵科技CEO赵晖称,“我们仍在硅谷设立人才站,用来和国内交流人才与信息,而我们选择把创业的总部,留在了滨江。”
 
  詹敏此前表示,“本地造”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本地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链,企业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带动了本地资本的扩张,甚至走向国际化。
 
  就在新近出炉的三季度经济榜单中,高新区(滨江)以13.2%的增长速度,继续助力杭州留在两位数增长区间——其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二产与三产,两者分别占比GDP48.5%和51.5%——有着海康系、大华系等企业的工业经济,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而在三产服务业中,网易、阿里巴巴等国际企业,经济拉动效应明显,以网易为例,今年前8个月利润总额占到规上服务业44.8%。
  
  人才国际化——全球揽才浙江第一
  人才力量,厚积薄发。
 
  早在1998年,高新区就已先于全国同类高新区放眼全球,从海外引才;而自2010年开始的首个“5050计划”,至今培养并吸引54名“国千”人才来此创业,全球揽才数量位居浙江之首,并成为全国各地高新区学习借鉴对象。
 
  就在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浙期间,在位于高新区(滨江)的海康威视企业研究所视察时,当得知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着眼前沿开展未来技术研究,习近平十分高兴。他对围拢过来的科技人员说,“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我很欣慰。”
 
  以范渊为例,他是“5050计划”首批引入并被评定的“国千”人才。2006年,他在杭州创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络安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而在随后的2012年,因其“国千”人才身份,在当地被重奖100万元。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滨江区区长金志鹏表示,高新区(滨江)一直在做两件事情,引进人才和培育企业,人才和企业,是相互依存的,通过以才引才,以才引资,培育出新的产业,从而反哺城市建设和经济生态环境。
 
  除了54名已在当地创业的“国千”人才之外,高新区(滨江)还有96名“省千”人才先后被评定。与此同时,高新区(滨江)至今已累计实施10批“5050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270余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25人,新获发明专利355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目前已有1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千万,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在打造创业创新高地的同时,高新区(滨江)更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全力打造成为全国人才生态最优区。詹敏此前形象地表述,“高新区(滨江)要把人才聚得多多的,技术搞得棒棒的。”
  
  环境国际化——“国际滨”迎宾来
  无论官方或是民间层面,“国际滨”都已经做好热情迎客准备。
 
  在官方层面,高新区(滨江)今年先后出台“黄金12条”政策,完成浙江试点“商事登记改革”。在“总理礼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贸易综试区落地杭州之后,高新区(滨江)率先拆得总理礼包,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中的核心区。
 
  在此前的科技部网站上,杭州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有初步框架,“以杭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按‘一区多园’的空间模式,开展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整合’,争取国家支持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先行先试。”
 
  此度重任,自然落到杭州高新区(滨江)身上——在当地今年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契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写入报告,“我们将围绕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努力更好地承担起在浙江省杭州市发展信息产业智慧产业‘核心区’的角色……”
 
  另外方面,国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也一再推进。在当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金志鹏说,“新建和扩建滨文中学、西兴北单元中小学、省属单元学校、浦沿中学和东冠小学。加快推进彩虹城西小学建设。深化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扩大教育开放和对外交流,推进教育国际化。”
 
  当然,“国际滨”热情迎客的另一种姿态,还有来自民间的期盼。包括海康威视、华三等企业,已经将自己的产业布局其中。甚至还有更多社区,朝着智慧化方向率先前行,而这些社区,也将成为高新区(滨江)人才公寓的一部分,并在以后与本地人相互成为邻居。
 
  在此前的科技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孕育和催生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中控科技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滨江区,正在成为一个区域创新故事被大家传颂,滨江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更应该成为‘领跑全国、领跑全球’的创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