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现重大转变”。习近平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1、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政策路径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正经历史无前例的衰退。且呈现的现象和背后的问题更是别国罕见。比如直至现在,人们还在争论中国经济处于通缩还是滞涨?中国经济衰退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还是供需错配?
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克强经济学还是近平政治经济学,其阐述的观点都更接近于供给主义学派。然而,在治国实践中又悄悄祭出凯恩斯需求主义学派的法宝——比如,从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6次下调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希望以流动性、通胀、赤字财政换取需求扩张,推动经济发展。
回顾近三年来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供给派之名,行需求派之实”。而且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的下滑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尽管个中原因复杂,但至少表明需求主义对现今中国的经济救治失败。
面对现实,供给派认定凯恩斯主义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导致了资产价格飞涨、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聚积,通胀时隐时现等问题。
他们认为当下中国应学习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采纳供给主义学派的观点,即通过大规模减税、减少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投放,放松政府管制,给企业和市场更多自由空间,减少垄断,促进市场自由竞争等手段,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2、需求主义与供给主义的争吵及发展
需求主义学派和供给主义学派各执一端。
需求主义学派认为,经济不振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要制定扩张需求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复兴。
而供给主义学派则认为,经济不振缘于供需错配,刺激供给就会自动创造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拉弗和蒙代尔。
世界经济史的发展表明,二战胜利至70年代,需求主义占绝对优势,那时是凯恩斯的天下;80年代以后供给主义崛起,在西方世界对需求主义形成替代(如里根的经济振兴计划替代并超越了罗斯福新政);而就目前和世界范围而言,两大流派并存共荣。
3、供给侧改革——中国真的要奉行供给主义吗?
本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一词。那么,是不是表明“供给主义”是未来,至少是“十三五”工作的主线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中国经济特点和方向。这与政治倾向无关,只与客观事实有关。
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几十年来,中国实行的是经济管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首先,管制无处不在:政府不仅管制需求端,如房产价格管控以及各种限购;政府也管制供给端,如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及市场准入等。
另外,中国国有经济把持国家经济命脉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政府不仅具有要素资源的管制权还具所有权,而且国有经济的集中度以及产业链的掌控度越来越高,国有经济作为“执政之基”,其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空前加强。并且决策层已明确以此作为国企改革和国企做大做强的方向。
以上是认识中国经济特点和方向,即经济管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重要依据。
然而,供给主义学派的核心教义是减税、降低公共支出、自由竞争和市场选择。也就是国家要还利益、还自由、还便利于人民。正如里根总统的名言:政府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问题恰恰是政府本身!
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特点和未来方向,供给主义在中国必定被加以改造,正如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派生的毛泽东思想一样。近期从高层传出的“供给侧改革”证实了以上判断。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颇具“高冷范”的“供给侧改革”与供给主义有什么渊源和异同:
据有关资料披露,“供给侧改革”大抵包括:
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
二是为中高端制造、服务业等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
具体包括: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向中亚、非洲输出产能,搬迁工厂。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刺激需求。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等等。
显然,供给学主义派的减税、降低公共支出、自由竞争和市场选择,与中国语境下“供给侧改革”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供给侧改革”缘于供给主义思想,但并不是供给主义本身。
毫无疑问,扩大公共支出,实行赤字财政仍会继续下去,这不仅仅是内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外交、国防建设的需要。当然这很难划归为供给主义,而是标准的凯恩斯主义。
另外,自由竞争短期内不会充分体现,它将被控制在有限的层面和范围内,因为国家资本主义必然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而供给主义的市场选择(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估计也不会在中国上演。政府可能会充当上帝的角色,但不需要掷骰子,而仅凭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谁可以留下来活下去,谁要拖出去执行枪决,谁又应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庇佑。
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不是单边供给主义,它是集供给主义、需求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一体的治国方案。
4、供给侧改革以及供给主义的未来
“供给侧改革”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治国方略,短期内可以预见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好消息如金融、医疗、教育等改革可期; 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限购政策可能取消和公屋供给加大。中性消息如产业兼并重组浪潮来临、政府赤字增加。当然也有坏消息,如企业破产和失业(美国曾因实施供给主义导致400万小企业倒闭)。
必须承认,现在公布的“供给侧改革”确实不够完美,但却是最务实的改革之选。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供给主义”将在中国大放异彩——中国供给端结构的实际存在,给“供给主义”留下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供给主义”也必将在中国得到丰富和发展。
另外,对于“供给侧改革”和“供给主义”的关系,“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主义”的探路者和接引者。“供给侧改革”是现有经济制度和未来经济制度过度的桥梁。
“供给侧改革”成功之日,才有里根式的“供给主义”等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出头之时!
那是注定的未来,因为谁也无法阻挡普适价值的光辉!
(原文作者:燕园智库 张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