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和《关于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称上海临港地区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0年初步形成框架,2025年基本建成。
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鸣波表示,今年7月底,已正式启动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临港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
据陈鸣波介绍,行动方案中提到将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长三角、服务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全球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方案还提出,到2020年,上海临港地区将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被评定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若干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生产过程智能高效的智能制造样板工程。
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输出的重要创新基地之一。
会上公布了十条配套政策,主要包括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突破、示范应用和系统集成;支持智能制造平台建设;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和支持智能制造人才集聚等方面。
人才方面包括:实施临港智能制造人才安居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双定双限”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优先用于支持智能制造人才安居临港。对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智能制造人才,可优先享受居住证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和直接落户政策,为其提供在临港就医、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和优质优惠的家政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