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廊坊市开发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4个国家“十二五”重点中试研究平台设计方案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具备开工条件,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新科研中试平台已开工建设;1至6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9家,占廊坊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20.6%,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利润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02.9%……一组组数字描绘出廊坊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轨迹”。据悉,下一步,廊坊开发区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创新驱动新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向“微笑曲线”高端攀升。2009年7月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廊坊开发区本着“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的方针,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创新实现有力驱动,效益实现显着提升,结构实现稳步优化。随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廊坊开发区“二三二”主导产业正加速集聚。2009年至2014年,廊坊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由99.9亿元增至189.9亿元,年均增长13.7%;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由10582万元增至37139万元,R&D投入强度由2.6%提升至5.1%;连续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2014年仅0.23吨标煤/万元)不到廊坊市的1/4,绿色低耗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廊坊开发区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目前,全区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普遍提升。其中,华创天元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其生产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广泛应用于排水、排污、农业灌溉等领域;凯博建设机械公司研发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动臂式大型起重机;鑫谷光电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水下LED灯;同方川崎吸收式热泵国家产业化示范项目奠基;英博电气公司与国家钢铁研究总院成功开发“大功率金属软磁电抗器产业化项目”等。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瞄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二步。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廊和坊”金融街、服务外包基地等平台和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内部挖潜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近三年来,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40.7%,40.8%和41.1%。今年上半年,廊坊开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快速增长。今年1至6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9家,占廊坊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20.6%,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利润总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02.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47.7%,完成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速12.7和9.3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为变制造为“智造”,健壮产业“体格”,画出“微笑曲线”上扬弧线,接下来,廊坊开发区将以廊坊科技谷中试孵化平台为重点,吸引和聚集各类科技要素和资源,再引进2至3家与地方产业衔接紧密、产业化前景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逐步形成集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孵化平台、重点实验室、专业孵化器等于一体的创新格局。同时,做好产学研对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食品饮料、汽车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主导产业的科技升级和技术改造,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需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场地建设,打造众创空间,促进各类科研成果优先在本地产业化。